截止11月底,青岛市41家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累计投资133.6亿元,投资余额115.7亿元,两项投资指标均位列山东省第一。44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86.91亿元,年内累计投放贷款98.7亿元,位列山东省第一;融资担保公司34家,注册资本金91.61亿元,在保余额212.6亿元,位列山东省第一。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等新三类机构在清理规范的基础上,发展质量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进一步提升。
民资行业厚积薄发,年内创出“三个第一”
今年,民间资本管理公司的发展势头远远好于预期,截止11月底,行业年内新设机构数量、全行业累计投资额和投资余额,三项指标位均列全省第一。
坚持优中选优、做优做强,注重引导有规模、有实力、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实体企业发起设立民间融资机构,将社会资金转化为社会资本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并作为企业自身经营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近年来,越来越多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上市公司参与到行业发展中来。今年,新设民间资本管理公司5家,累计增加资本8亿元,行业资本规模达71.22亿元,截至11月末,投资余额115.7亿元,同比增长55.6%;累计投资额133.6亿元。
民间融资机构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支持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作为重点着力方向,充分发挥机制灵活的特点,不断提高社会融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截至2019年11月,青岛市民间融资机构累计投资额418亿元,进入四百亿元规模层级。
融资担保行业持续发力,发债担保实现零突破
在国家多轮利好政策的激励下,融资担保行业触底反弹后,进入了逐渐复苏的发展阶段。今年以来,全行业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截止2019年11月底,全市融资担保公司34家,注册资本金91.61亿元,在保余额212.6亿元,同比增长34%,首次跃居山东省第一。
今年一个重大业务创新就是融资担保行业在直接融资领域实现了“零突破”,多年以来,青岛市发债担保业务一直没有实现突破,今年,城投担保依靠自身的AA+评级,为山东本土的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提供了强有力的增信,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金融动力,为菱花集团绿色公司债券和山东地下大峡谷旅游区ABS项目提供担保就是其中一个成功案例。
小额贷款行业发展环境更加宽松,支农支微能力增强
44家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本86.91亿元,截止11月年内累计投放贷款98.7亿元,位列山东省第一。年末贷款余额83.9亿元,其中小微和“三农”占比84%。
今年,山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全省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对行业经营的约束性规定再放宽,为小贷公司腾挪了大量发展空间。按照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小额贷款的比例不得低于60%。新的管理办法中对“小额”的界定是按照机构净资产的2%和1000万元两者取低值。“这对于我们这种规模较大的小额贷款公司是绝对大的利好”城投小贷的负责人徐烨告诉记者,“城投小贷注册资本金10亿元,按照原来小额的标准开展业务的话,至少需要做300笔,对一个只有十几个人的机构来说,是难以做到的。新的管理规定解决了我们这一问题,更加有利于我们做大业务体量,扎扎实实地服务小微企业和‘三农’经济。”
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有序转隶,地方金融组织扩容提质
根据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和机构改革总体安排,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和商业保理公司(下文简称三类机构)的监管职责从商务部门转隶至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其金融属性进一步得到确认。今年青岛市在开展三类机构摸底排查,清理规范行业秩序的同时,积极探索构建新监管体制机制,有力保障三类机构稳中有进发展。今年重点培育具有产业背景优势、股东资信良好的融资租赁公司1家和商业保理公司3家,撬动社会资本3.6亿元。截至11月末,纳入监测统计的19家融资租赁公司、21家商业保理公司和103家典当行年内向社会发放投放融资款累计达到234.3亿元,各类融资余额合计263.5亿元,成为社会融资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