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2月25日讯 今天下午,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江联军做客民生在线,与网民在线交流。
民生监督员:社会救助体系是为群众托底的安全网。对于低收入群体、特殊困难人群,部门可为他们提供什么救助保障?
江联军: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衣食冷暖,“社会政策要托底”,就是要托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这个底。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体系,目标就是要让所有困难群众困有所助、弱有所扶。今年共兜底保障困难群众9.5万人,临时救助2.1万人次,发放救助金10.9亿元。主要做了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拓展分类救助“兜好底”。救助对象从过去的低保、特困人员向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和全体遇困居民拓展;救助内容由物质资金救助向“物质+服务”多维救助拓展,从生存救助向发展救助转变。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包括心理慰藉、社会融入、能力提升等多样化的服务类救助。《中国社会报》整版专题报道了我市社会救助工作实践经验。
二是数字化赋能“兜准底”。现实生活中,部分群众可能因为受灾、大病、意外等原因突然陷入贫困,需要我们各级政府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救助。为此,我们建立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汇聚了28个部门和9个银行的77类数据,将62.4万人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发挥“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作用,采取线上比对和线下核查的方式,监测预警群众可能存在的困难风险,今年以来监测预警了3.5万人次,新纳入救助2400余人次。比如,我们通过数据比对和主动摸排,发现黄岛区一个家庭,父亲去世,女儿肢体二级残疾,无劳动能力,与退休母亲共同生活。经核查后,按程序将其女儿纳入低保,并享受相关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帮助缓解经济压力。城阳区的一个低保边缘家庭,孩子患白血病,经医保救助后,仍需自负7.4万元,民政临时救助了3万元,城阳区“慈善救急难”项目又帮扶2.9万元,极大解决了家庭困难。
三是强化综合施策“兜住底”。这个最底线指的是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之所以目前我们大街小巷很少见到,一个是扶贫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个就是各民政部门起到了兜底作用。我们通过数字赋能搭建了流浪乞讨人员智能识别应用系统,在市内主要医院、地铁周边、商超等重点区域部署流浪人员检测算法,通过AI智能“云巡查”,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识别认定、跟进处置,日均发现疑似情况10余例。在线下,我们每年持续开展流浪乞讨救助“夏季送清凉”“冬季送温暖”等专项行动,今年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700余人,帮助寻亲26人。要让这些困难人员有地住、有饭吃,帮助他们返乡、寻亲。对于失智失能的困难群众,都安排工作人员免费护送返乡。
(作者: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