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面发力,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 市卫健委发布系列政策措施 青岛将全面打造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更新时间:2024-12-13 06:36  

医疗专家下基层为居民提供诊疗服务。栾丕炜 摄


12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市卫生健康委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优化配置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强化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保障机制四个方面“持续发力”, 让群众看病更方便、就医更舒心。到2035年,青岛市将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2030年实现街道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我市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市卫生健康委牵头拟定了《青岛市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文件指出,到2025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综合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到2030年,优先建立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相匹配的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健康发展新机制;到2035年,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连续协同、运行高效、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

在具体工作中,青岛市坚持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逐步解决基层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问题,缩小城乡卫生健康服务差距。

一是推进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建立城市医院梯次帮扶工作机制,采取“组团式”“专业集成式”“挂职式”“巡诊式”综合帮扶措施提升基层能力,目前已选派1019名医护人员常态化进驻帮扶县乡村三级机构。

二是推进基层机构提档升级,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国家推荐标准达标建设,目前,95家已达到国家推荐标准,建成47家社区医院和18家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本年度,改造提升的769家一体化村卫生室全部达到“五有三提升”。

此外,青岛市推进数智赋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依托医联体建设覆盖基层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建设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实现基层特别是一体化村卫生室全覆盖;搭建家庭医生“健康守护”一张网信息平台,以老年人和慢病人群为重点,实现居民签约、履约、评价全程服务。到2025年,形成方便可及的“15分钟健康服务圈”,县域内基层门急诊人次占比达到65%以上;到2030年,街道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100%。

下一步,青岛市将从城市和乡村两个方面统筹发力、一体化推进。在城市方面,将优化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布局,构建以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体系,强化特色专科及智慧医疗设备配备。乡村层面,将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确保每个镇(街道)至少拥有一所政府卫生院,偏远地区按二级医院标准建设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并加强卫生院装备和特色专科建设。此外,青岛市还将加强乡村急诊急救能力建设,推进基层胸痛、卒中救治单元建设,配齐急救设备,并对乡村医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提升急危重症识别和转诊能力。

2025年底全市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4人

人才队伍建设是基层卫生健康工作发展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作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不断强化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卫生人才引进服务环境。全面落实基层人才招聘倾斜政策,2024年完成了73名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录进编工作,位居全省前列,组织选派31名2024届公费医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率先在全省全面推进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目前已联合培养144人,鼓励在岗乡村医生考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目前全市持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的乡村医生占比达到56.1%。此外,市卫生健康委建立健全乡村医生保障政策,落实老年乡医生活补助,基本药物补助每人每年提高到1.6万元。

下一步主要从盘活用好区域编制资源、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训)、建立乡村医生职业化转型机制等3方面重点加强。按照常住人口1—1.5‰的标准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与配备乡村医生,按照最高不超过服务人口1‰的标准核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编制。落实基层卫生职称评审岗位聘用倾斜政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聘紧缺医学人才适当降低标准、简化形式,创新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团参加校园招聘。自2025年起,市、区市两级财政支持开展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到2025年底,全市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到4人,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比例达到60%以上。

100%的镇(街)卫生院可以提供中医药服务

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以“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和“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中医药国字号“双改革”城市建设为契机,积极探索将中医药融入所有健康服务,打造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首先,打造中医药服务高地。青岛成功吸引了省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和专科专病诊疗中心的落户,并启动了青岛市中医医院做强做大项目,旨在建立2个区域中医医疗副中心和4个次中心,同时打造4个中西医协同的“旗舰”医院。

其次,夯实中医药服务基础。青岛全市已建成170个国医馆、61个精品国医馆和150个中医特色村卫生室,确保100%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98.63%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中医药服务。

再者,织密中医药服务网络。青岛已拥有52所中医医院(其中三甲医院4所),数量居全省之首,并实现了县域公立中医医院全覆盖以及公立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科室建设的全覆盖。

此外,青岛还增强了中医药服务动力。通过青岛市中医医院和市立医院分别全面托管平度市和莱西市中医医院,打造紧密型医联体,提升薄弱县市中医水平。同时,成立237个由市级中医专家组成的赴基层巡诊团,进一步巩固中医药服务网络。在智慧中医药服务方面,青岛在国内率先开展“互联网+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和中医体质辨识免费网络自测,并在省内率先推出“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此外,还建成了5个智慧共享中药房,确保群众用药安全。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计划推动政府办中医医院的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总投资121.6亿元,预计新增建筑面积117.26万平方米、床位6300张。同时,推进“中医处方一件事”数字化改革,加强智慧共享中药房建设,并推动送汤药上门服务全覆盖。此外,还将强化中药质量管理,提升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确保优质中医资源下沉至镇(街)并辐射至村居,打造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璩骊儒


责任编辑:苏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