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大概是城市居民最熟悉的“老伙计”了。它们是城市生活的“标配”,每个人的脑海里,或多或少都存储着有关公交车的记忆。
不知你发现没有,近段时间,“爆改”的风吹向了这位“老伙计”。包括青岛在内,许多城市正在上演“公交变形记”——
“6米‘萌萌巴’来了,迷你公交打通城市毛细血管”“家校接送点对点,‘宝宝巴士’伴童行”“App下单,公交变身‘顺风车’”……
青岛423路是全市首条高峰地铁接驳“微循环”公交线路,在早晚高峰时段满足东韩地铁站周边客流通勤换乘需求
外形上,一些“小个子”取代了“大块头”;功能上,“微循环巴士”“定制公交”“潮玩巴士”“网约公交”等纷纷上线。公交“爆改”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巴士怎样才能更“巴适”?
一、百年公交城市
翻开城市档案,青岛是中国最早跑起公交车的城市之一。
1907年,西起台东、东至柳树台的台柳路全线通车,全长30多公里,宽4至10米,这是中国第一条汽车公路。
台柳路旧影
同年,费·理查德商号开通由中央饭店(位于中山路南端)发往麦克伦堡疗养院(位于柳树台)的汽车营运线路,这是中国最早的城市客运班线。
伴随着汽车客运业的发展,1910年,中国最早的汽车站——馆陶路汽车站应运而生。
百年前,公交车是一般人坐不上、坐不起的“稀罕物”;如今,乘公交是最实惠、最常见的出行方式之一。
位于青岛深圳路的一处公交场站
截至今年8月底,青岛共有公交线路932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9852公里。今年1至10月,全市公共交通累计客运总量10.7亿人次,日均客运量353.07万人次。其中,常规公交客运量6.29亿人次,日均客运量206.27万人次。
二、“老伙计”变身
近期,许多人注意到,公交车这位“老伙计”正频频“整活儿”,不断“突破自我”,尝试新角色——
萌萌的“都市精灵”。常见的公交车长度多在10米以上,如同“钢铁大汉”。近年来,公交车“大转小”的趋势愈发明显。
就拿青岛来说,今年,市区计划更新纯电动公交车500部,车型为6米级、7米级和8米级三种。这些小巧的“都市精灵”成本更低,运营更灵活,也更加绿色环保。
青岛W7路“邻里巴士”为6米纯电动公交车,可以灵活地在小区内部道路穿梭和停靠
道路上的“时间管理大师”。印象中,公交车站站停、慢悠悠,选择公交出行,一定要把时间留足。不过如今,公交车也在努力变成“时间管理大师”,力求更快捷、更准时。
比如,“响应式公交”不再逢站必停,而是听从乘客需求,节省了不少时间。目前,青岛城运控股集团开通了20条“响应式公交”线路,高峰时段平均运行时间缩短了5到10分钟,乘客出行时耗最高缩短19.34%。
再如,“对点公交”能够准点发车,让人掐点出发。今年7月,青岛首条“对点公交”上线,精准对接地铁班次,让市民换乘不必“盲等”。
青岛419路公交车在原有站点基础上,增设“招手停”停靠点,同时全线推行“响应式”服务
门口的“接送员”。小区门、单位门、地铁站口……出门就是公交站,抬脚就能上车。
在青岛,越来越多的“微循环”公交线路串联起小区、企业、学校、商圈、地铁站、主干路公交站等关键节点,让市民享受到“小而美”的便利。
青岛421路“微循环”线路的开通,让沿线居民享受到家门口出行的便利
“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在优化调整公交线路及站点后,换乘更“丝滑”了。目前,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等五区公交地铁换乘距离小于150米的地铁站点共有95处,占比91.3%。
量体裁衣的“服务者”。个性定制搞得好,公交也能变“专车”。
今年7月,青岛的“卖菜公交”上了央视,火到全国。隧道1路、真情巴士26路这两条“菜农专线”运行十年间不断优化服务,实实在在为菜农带去实惠和方便。
青岛“卖菜公交”的暖心故事在全国出圈
还有更多“定制公交”在路上:公交婚车,喜庆又环保;樱桃节专车,从小区到果园;研学巴士,开启诗意之旅……
随叫随到的“网约车”。手机下单,巴士接单,“打个公交”不再是奇谈。
比如,滨州、珠海、合肥等城市推出了网约公交拼车服务,打破传统站点限制,乘客下单后,系统会自动安排就近车辆上门接人,送达目的地。
移动的“嗨空间”。乘公交不必干坐着,可以嗨起来。
青岛的电音巴士受到年轻人欢迎
青岛的电音巴士、哈尔滨的小提琴巴士、成都的火锅巴士、天津的相声巴士、深圳的电玩巴士……公交+音乐、公交+美食、公交+文旅,更多跨界“新物种”的出现,让车厢变成“快乐盒子”。
三、“卷”出吸引力
公交车“爆改”,“老伙计”为啥这么“卷”?
先来看一条时间线——1995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公交系统快速发展起来;大约从2009年起,私家车销量猛增;2012年之后,国内出现大规模的地铁建设;2016年前后,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大量进入市场;2020至2022年,受疫情影响,公交客流量减少态势更加明显。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常规公交客流量在1998至2014年呈增长趋势,但自2015年开始,客流量逐年减少;2023年常规公交客流量虽有小幅增长,但仍然只达到了2019年客流量的67%。
“整活儿”,是为了“整活”。
从以前的“人挤人”到现在的“引客来”,公交车花式“整活儿”,首先是为了增强竞争力、提升上座率。
去年10月,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印发意见,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今年12月1日起,《城市公共交通条例》施行,为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这些政策法规也增加了公交“整活”的底气。
青岛7路公交车为广雅中学学生定制“助学快线”
“转型变身”,满足更多“任我行”。
小车轮载着大民生,公交车具有惠民、便民、兜底属性,公交服务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
“微循环巴士”“对点公交”“邻里巴士”“定制公交”“网约公交”等的出现,将公交服务从“端菜式”变为“点菜式”,满足了更多市民的个性化需求,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青岛公交车变身浪漫婚车
“改头换面”,扮靓城市风景。
有人说,想要快速了解一座城市,坐公交可能是最便捷的选择。搭乘公交,人们可以一览城市风光、体验人间烟火;而公交车本身也是一道风景线,其外观装饰、服务内容反映着城市的地域特色、人文内涵等。
青岛468路公交车从八大关秋景中驶来,车厢内部也做了主题装饰
近年来,文旅消费市场热力十足,公交车有了更多施展拳脚的空间。“潮玩巴士”“赶海公交”“赏鸥专线”“夜市公交”等载着乘客快乐出发、尽兴而归。
四、“爆改”还能怎样改
改是手段,更好地满足需求才是目的。巴士如何才能更“巴适”?
“脑洞”开得更大一点。公交车及其场站有很多可供利用的空间和资源,不妨大开“脑洞”,做更多文章。
比如,北京依托公交场站运营便民驿站,退役公交车变身“公交菜车”“主食厨房”“车厢理发店”“干洗服务间”等,极大便利了周边群众生活。沧州主副业并举,打造“公交车轮上的生态圈”,形成涵盖检测维修、新能源充电、车辆租赁、广告经营、代驾、餐饮、商超等十余种业务的“公交+”特色产业。
服务更加“戳中心巴”。大众的出行需求多种多样,公交服务不但要想乘客之所想,还要想乘客之要想。
比如近日,李沧巴士公司的适老化服务获央视点赞,一些公交车加装了测距雷达,进站停车时,车辆与站台边缘的间距缩小了许多,更加方便老年人上下车。再如,有的公交线路可以提供便民捎货服务,沿线免费帮市民跑腿儿,受到好评。
公交车加装测距雷达后,更便于乘客“一步登车”
大脑更“聪明”一些。公交出行想要更快捷、更舒适,离不开系统的指挥调度。要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
比如,青岛正在大力推进老旧调度系统向新智慧调度系统融合,以数智化新技术赋能公交线网优化、运营调度、服务监管、行业管理、出行服务等。
青岛城运控股集团的“智慧交通·数字赋能中心”
公交车就像一座城市的缩影,它们承载着人们的奋斗和追求,见证着城市的发展与变化,播撒着社会的文明与和谐。希望“百变巴士”带给我们更多惊喜,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巴适”。
欢迎扫码关注“青岛宣传”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王逸群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