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1月27日讯 今天下午,市海洋发展局党组书记、局长孟庆胜做客民生在线,与网民在线交流。
主持人:今年,青岛打造海洋经济发展高地备受关注。对此,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
孟局长:今年以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重点从六个方面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
一是打造海洋工作“新格局”。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海洋放在全局发展的突出位置,先后组织了9场调研活动,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首次在青岛市召开,召开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为近年来海洋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会议,连续召开现代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座谈会、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座谈会等一系列海洋专题会议,为全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编制实施了海洋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到2035年建成现代海洋中心城市的目标愿景和“五区一中心”战略定位。实施三年行动方案,构建起了“1+8+10+20+N”海洋工作推进体系。
二是打造海洋科创“策源地”。我们加快科创平台搭建,涉海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43家,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挂牌成立,“深海三大国家平台”签署部省市共建协议。我们聚力成果转化,加快建立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海洋科技大市场。在全国首创“云端研发”模式,累计建立云端研发中心5100余家,预计全年技术交易额突破80亿元。
三是打造海洋产业“集聚区”。我们构建了“4+4+2”海洋产业体系,前三季度,140个海洋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8.25亿元、开工率95%;新签约海洋项目132个,总投资832.2亿元。青烟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集群入选首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正式交付。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完成一期临床试验。加快建设海洋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发布及在研“瀚海星云”、“问海”等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20个。
四是打造陆海统筹“大通道”。投产运营首个全国产、全自主自动化码头,连续8年保持全球集装箱码头泊位效率第一。发挥贸易纽带效应,开辟航线220余条,航线密度和数量居北方港口首位。海铁联运箱量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发挥金融赋能效应,培育各类航运服务企业约1.6万家。市级设立了总规模164.7亿元的5支海洋产业基金,组建青岛市蓝色金融发展联盟,在全国率先发行“蓝色债券”。
五是打造海洋合作“朋友圈”。创新国际交流模式,与50多个国家89个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建成全国唯一的“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成为亚洲唯一的联合国海委会“海滨之城平台”创始城市。举办2024海洋合作发展论坛,32位中外省部级官员、52个国家和地区的1790位嘉宾参会,呈现了一场国内顶尖、全球知名的海洋盛会,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自然资源部办公厅来函指出,论坛“规模、层级和效果均具有开创性影响,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完整的体系。”
六是打造海洋生态“新样板”。强化生态治理能力,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3%。灵山岛生态修复项目获评2024 年全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青岛市2025年海洋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以第一名成绩获批。强化浒苔绿潮跨海域联防联治,清理上岸浒苔量减少至3000吨,仅为去年的31.7%,美丽海湾成为青岛市民临海亲海的城市“会客厅”。
(作者:邱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