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4日讯 新业态群体是劳动者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力量。李沧区检察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检护民生”专项活动为抓手,通过强化办案、内外联动、健全机制、专项开展等措施,为维护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的司法保障,推动新业态领域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发挥机制优势,一体履职凝聚工作合力
内外协同,李沧区检察院牵头五家单位,联合会签全市首个《关于建立新业态支持起诉协作机制备忘录》,形成“检察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大保障格局,明确线索移送、联席会商、司法救助等具体措施11项,进一步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支持起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目前已支持货车司机、月嫂等多类群体起诉维权。
一体履职,对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案件,充分发挥一体化办案优势,对新业态领域普遍存在的劳动关系认定等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向上级院寻求业务指导,通过案件讨论会、集中办案等形式,加强密切联动,提升新业态领域案件的监督精准度。同时,民事检察部门自控告申诉部门受理信访案件之初即参与履职,遵照“补位不越位”“补位不代位”原则,综合运用“支持起诉+释法说理+实质审查”引导当事人依法维权、理性维权,既能提前聚焦争议难点、提高司法效率,又能及时释法说理、强化监督效果,在办好案件的同时排除信访隐患。
深挖线索,联合区法院等五家单位签订《备忘录》,挖掘新业态领域案件线索10余件,充分释放检法联动制度机制效能,为新业态从业人员提供坚强有利的法律保障和监督支持。
坚持高质效办案,多措并举提升办案质效
建立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对涉及新业态领域的支持起诉案件快速流转、快速立案、快速办结,为新业态劳动者群体开通“绿色通道”,受理当事人的申请支持起诉案件后及时介入,认真审查梳理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指导收集补充证据,主动走访相关单位调查核实关键证据,确保新业态领域支持起诉案件“诉得出、判得准”,帮助新业态劳动者群体挽回损失5万元。
做实检察听证,新业态劳动领域的案件往往标的额小但争议较大,对于此类案件李沧区检察院通过检察听证,围绕焦点争议问题,让当事人充分表达意见,让听证员在全面了解案件的基础上中立做出评价,让检察官对当事人有争议的法律适用问题释法说理,从而查清事实、化解争议。协助市院办理的安某某与青岛某物流有限公司劳动争议案件,通过召开听证会为案件后期化解打下基础。
强化调查核实,在办理新业态领域支持起诉案件中,因部分新业态劳动者群体法律意识欠缺,维权能力不足,李沧区检察院加大调查核实力度,帮助收集支持新业态劳动群体具体诉讼请求、证明案件争议事实的相应证据,消除弱势群体诉权障碍,实现双方当事人诉权的实质平等。
依法履职力求双向保护 检察和解践行“枫桥经验”
强化和解理念。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是检察机关维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的目标。李沧区检察院坚持“事心双解”,通过召开公开听证会、专家论证会等多种方式帮助当事人明晰利弊,将矛盾化解工作贯穿办案始终,引导当事人在法律框架内达成和解,做到“始于办案,又不止于办案”。已成功和解杨某某支持起诉案、安某某劳动争议民事裁判监督案等。
强化双向保护。坚持“支持起诉+检法联动+矛盾化解”的办案模式,一揽子化解矛盾纠纷,帮助劳动者在开庭前就拿到“血汗钱”,降低新业态劳动者的诉讼成本,也减少企业诉累,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强化综合履职。民事检察部门依法审查新业态劳动者支持起诉案件时,若发现新业态劳动者家庭生活困难,主动向控告申诉部门移送司法救助的线索,形成“支持起诉+司法救助”双向支持模式,为新业态劳动者中需要救助的人员及时予以救助。
做实检察履职后半篇文章,促进行业发展
规范行业发展。针对在办案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通过对当事人进行回访、实地走访工作地点、向监管部门了解行业特点、与相关行政部门召开座谈会等举措,深入了解新业态企业和劳动者现状,并为涉案的新业态企业提供“订单式”法律服务,营造单位知法守法、劳动者知权维权的社会氛围。
做实“府检联动”。通过“府检联动”机制,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加强对侵害新业态劳动者权益行为的监管,规范企业的主体责任,缓解用工单位和新业态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保障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加强普法教育。围绕道路交通安全、劳动者权益保障等方面,对辖区内部分第三方配送服务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部分从业人员进行普法,并定期在快递站点发放支持起诉工作法制宣传单和从业安全提示卡,提高相关企业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法律意识,实现“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戴谦 通讯员 唐赛)
责任编辑:刘丽娜
(作者: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