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青报观察 | 项目“上天入海”,角逐谁更“颠覆”

给卫星“派单”、像开车一样“飞翔”、机器人下水“保洁”……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期间,全国60多个前沿科创项目在青岛“同台竞技”

项目“上天入海”,角逐谁更“颠覆”

11月11日至13日,一批高科技创新项目在青岛进行了“颠覆性”的角逐。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现场,来自全国的60余个入围项目,聚焦未来空间领域“各显身手”。

记者在现场看到,参赛项目立足探索“未来空间”,涉及载人航天、探月探火、卫星导航、临空无人系统、先进高效航空器、深海潜水器、深海作业装备、深海搜救探测设备、深海智能无人平台、深地资源探采、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极地探测与作业等领域。

从装备研制到平台搭建,从材料研发到数据开发,这些项目用颠覆性技术描绘产业发展方向,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锻造新技术、找寻新模式、开辟新赛道。

参赛项目“脑洞大开”

“一句话概括,我们这个项目就是要用智能化技术,打造卫星应用界的‘滴滴出行’平台。”大赛现场,天勰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创新部副部长陈子健“开门见山”地说道。

天勰力此次参赛的“共享星座数据处理及应用项目”,致力于促进卫星和具体应用相结合,让卫星持续为更多应用场景提供服务。为此,该项目建设了一套智能卫星“管控接服”体系,一端连着地面各类应用,一端连着天上各种卫星。在该平台体系中,当共享卫星从某地上空飞过时,地面上的用户可以“发单”,天上的卫星能够“抢单”,为区域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陈子健介绍,顺应天空地一体化和通导遥一体化的应用趋势,这种模式可以让卫星广泛服务于农业、环保、交通、民航等多个领域,提高我国商业卫星应用效率。

在比赛现场,像给卫星“派单”这样“脑洞大开”的项目不在少数。

广东省蓝鹰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的参赛项目“新型航空动力系统及喷气式可垂直升降飞行器”打造了目前全球最高涵道比、最宽广动力输出范围、最省油、最低噪音的新型喷气式涡扇航空动力系统。该项目研制的飞行器容易操控,可在城市中间穿梭飞行,像汽车那样被普通人驾驶。

湖州美迈科技有限公司首创了极精密铸造技术,通过对3D打印技术和传统铸造工艺的颠覆式集成创新,成为国内首家将混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高端金属件、铝基超结构材料制造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其已为卫星平台设计生产并交付了对标Space X相关配套的低轨平板卫星结构件、卫星散热管路板等部件。

青企亮出“黑科技”

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的细分产业领域专业赛在不同城市陆续开展,产业领域涉及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等新赛道。其中,在青岛举办“未来空间”这一主题的大赛,与青岛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密切相关。

例如,在以1000米以下低空空域的飞行活动为核心的低空经济领域,青岛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到2026年形成链条完善、产业集聚、区域协调、特色鲜明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在深海开发领域,布局深海开发等未来产业先导区;获批青岛市深海极地开发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大洋钻探、深海开采、深海生物、海底监测等领域;聚焦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等领域,2024年实施27项重大技术攻关……

产业基础塑造了青岛企业参赛的底气。现场不少青岛企业展示了其在相关领域的颠覆性、引领性成果。

青岛森科特智能仪器有限公司深耕深远海人工智能作业装备领域,主要研发、生产海洋观测设备、水下智能作业装备。该企业掌握物联网、水下图像、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研制了多款能在复杂水下环境中自主运行的清洗机器人,可以为透明海洋、智慧深远海渔业提供配套服务。

“我们主要从事功能性特种绳缆及相关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比赛现场,青岛华凯海洋科技有限公司轮值总经理张丽东这样介绍其参赛项目。通过颠覆性技术支撑,华凯海洋用纤维绳缆等特制绳缆代替了传统的钢制绳缆,相关技术和产品在“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下潜、极地科考、国家航天载人飞船及火星着陆计划等大国工程中实现了应用和服务。“以航天器发射所需的绳缆为例,我们用重量不到五公斤的绳缆代替了上百公斤的钢缆。”张丽东说。

比赛现场,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屡屡被提及,人形机器人、新型显示、第三代互联网、先进高效航空装备、绿色智能船舶等标志性产品频频出现。突出关键核心技术方向,集聚并发掘一批高水平创新项目,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不仅为企业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也为青岛的未来产业蹚出了更清晰的路径。

推动项目“落地生根”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是塑造未来产业的关键所在。

记者在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现场深切感受到,“颠覆性技术”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创新技术。它们以创新思维为根本,开辟新型技术发展模式,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将超越原有技术并完成替代,“另辟蹊径”,具有改变技术轨道演化曲线和颠覆现况的变革性成效。可以说,无论是从技术的突破性还是从产业的“重塑性”上来看,颠覆性技术都是推动相关产业乃至全球经济发展和变革的关键所在。

为了让在青岛比赛的优质项目“落下来”,青岛以赛事为依托,深入探索构建颠覆性技术创新“发现—遴选—评价—跟踪”机制,积极发现和吸引颠覆性技术项目,强化颠覆性技术源头供给,促进颠覆性技术成果转化,推动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助力未来产业发展。

根据青岛此前出台的“硕果计划”,青岛企业参加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获奖,可最高给予30万元奖励。为了促动参赛企业在青落地,目前,青岛经认定的孵化器、众创空间均将为落地的颠覆性技术项目提供充足办公空间、产业链资源对接、投融资对接、销售渠道开拓、争取地方政策等孵化服务。在金融支持方面,青岛科创母基金也将聚焦硬科技及颠覆性技术,对标科创板,重点支持工业互联网、新基建、先进制造、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转化及高端科技产业化项目培育,参赛企业、项目都是科创母基金及合作子基金的储备投资对象。

近年来,青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加快资源向创新集聚、政策向创新倾斜、力量向创新汇集,已推动形成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硫化物固态电池、碳纤维地铁列车等一系列引领性、颠覆性前沿科技成果,在本次大赛现场进行了集中展示。(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耿婷婷)

青岛日报2024年11月14日2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