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农机“加速跑”!青岛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1.6%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3日讯 农机给力,种地省力。农业机械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抓手和基础支撑,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关键生产要素。没有农机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

2004年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创设的元年,当年,青岛第一批参与到该项工作,走上了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二十年来,青岛市已累计补贴购置农机20多万台(套),受益农户13多万户,带动社会投入近50亿元,农业技术装备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现在种地基本上看不见人了,耕、种、收全是大型机械。”这是在青岛市“三秋”生产推进会观摩环节,与会代表发出的感慨。如今,在现代农机的助力下,青岛农业正从过去依赖人力的传统耕作模式,转向机械化、智能化的高效农业。这不仅改变了劳动形式,更提升了生产效率,让无数农民收获丰收的喜悦。

青岛农机化水平二十年来持续提高。市农业农村局的统计数字显示,二十年来,全市农机总动力由598.87万千瓦增加到763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由73.35%提高到91.6%,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机收机播率接近100%,有效促进了农机新产品的运用推广和农机化新技术的升级换代。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青岛的农机装备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品类全”,推动农业机械化由种植业机械化加速向农业各行业的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当前,全市农机保有量70多万台,农机装备应用覆盖了粮食、蔬菜、水果等种植业领域,也遍及了林牧渔加所有农业产业,全市畜牧业、水产业、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4.9%、54.1%、57.7%、65.7%,均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力保障了全市农业生产机械化需求。

耕种时节,有平地机、条播机、镇压机等进行平地和播种;田间管理期,飞防无人机进行“一喷三防”作业、绞盘式喷灌机等负责田间灌溉……“我们小麦生产等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打开手机,大型机械的运行轨迹等均可设置,人力只是辅助。”同富勤耕农机合作社社长姜永战告诉记者,合作社的200多台农业机械在手机APP上清晰显示、全程可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青岛市以智能化赋能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积极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投入农业生产,大力推广基于北斗、5G的自动驾驶、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机具上应用,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全市配备北斗终端农机1600余台,北斗导航辅助驾驶拖拉机2500台。

随着大型高端复式智能农机在全市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越发广泛,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也逐步增强,成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主力军、排头兵,在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中发挥了重要桥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农机在生产端也有不错表现,全市农机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不断增大。2023年,农机制造企业超过100家,其中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40家,年产值上亿元企业18家,青岛大牧人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产值达到15.8亿元。全市农机制造企业去年总产值超过百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农机制造企业全年总产值达到88亿元。青岛市在畜禽养殖机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装备、种子丸粒编织机、辣椒除柄机及轮胎链条等方面的农机产品,具备了很强的全国市场竞争力。

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青岛农机装备企业也积极走出国门,产品出口到六大洲8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大展身手。今年,青岛璐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在土耳其签下2000万元的订单,马铃薯作业机械生产企业洪珠农业累计销售到中亚五国的农业机械总价值超过5000万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责任编辑:孙源熙

(作者:张晋)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