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3日讯 随着供热季的临近,由青岛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大唐热力出线项目经过全面联调联试,于今冬供热季正式投用。项目投用后,与华能热力出线项目组成西海岸新区清洁供热东西两条“主轴线”保障城区供热,宣告以华能和大唐余热为主、其他工业余热和清洁能源为辅、现状燃煤机组为应急调峰备用热源的绿色供热新模式全面运行,在实现“增绿降碳”的同时,全面保障西海岸新区居民冬季供热需求。
该项目作为青岛市城市更新建设重点攻坚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从大唐黄岛发电厂出线,敷设供热管线16.3公里,同步建设中继泵站一座,投用后预计每个采暖季可节省燃煤37万吨,减排二氧化硫3000余吨,减排氮氧化物1500余吨,减排烟(粉)尘700余吨,对推动西海岸新区能源结构转型,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据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深入践行双碳战略,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积极探索清洁供热新路径,深挖工业余热代替传统燃煤供热,整合区内大型电厂余热和工业余热,系统谋划西海岸新区“供热一张网”布局,深入实施热源管网连通工程,形成了以华能热力出线和大唐热力出线长输供热为主,静脉产业园余热、青钢余热等清洁能源为辅的“一网多源、多源互补”绿色供热新体系。
坚持因地制宜,系统谋划科学布局
面对西海岸新区16家供热企业多以小型集中燃煤热源为主、热源分散、供热不均、生态环保等问题,按照“关停30万千瓦以下燃煤锅炉”的要求,西海岸新区供热能力将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时,伴随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海岸新区供热需求逐年增加,采暖供需矛盾突出,传统供热模式亟需改变。基于此,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立足新区“工业雄厚、产业集中”优势,大力挖掘民生保障领域新质生产力,明确了集聚整合、深入挖掘新区大型电厂余热和工业余热资源,将余热“变废为宝”,走“产城融合”绿色能源供暖方式的新路径,着力构建以华能热力出线和大唐热力出线为供热主轴线,其他工业余热和污水源等清洁能源供热为辅的西海岸新区“一网多源、多源互补”供热新模式,纵深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资源要素保障,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紧紧围绕“一网多源、多源互补”供热布局思路,按照轻重缓急原则深挖余热资源,压茬推进供热主次管线建设,全力推动供热蓝图加快落地。
目前,已与华能青岛热电公司、大唐黄岛发电公司、青岛特钢、康恒环保等5家企业签订余热利用协议并加快组织实施。西海岸新区首个利用垃圾焚烧处置余热用于居民供热的静脉产业园余热综合利用项目、省内首个大型钢铁企业余热用于居民供热的青特钢余热利用项目、省内管线敷设距离最长的华能热力长输项目均实现顺利投运,大唐热力出线项目也于今冬投运。此外,还新建联通管线200余公里,全区一级管网1500余公里,同时谋划实施东西城区供热联网工程,实现西海岸新区西城区华能等余热体系与东城区大唐余热体系的互联互通,互为备用,有效解决自有锅炉关停后,调峰热源不足的问题,“一网多源、多源互补”供热体系基本搭建完成。
创新科技赋能,确保供热体系稳定
在全面推进新区长输供热管网等热源供应端重点项目规划建设中,西海岸公用事业集团注重科技赋能,对标全国最先进的供热技术,建设实施西部城区大温差改造工程,着手建设大温差供热机组提高管网输送能力和低品质余热应用能力。
项目利用高温水作为驱动源,可将供、回水温差扩大30℃,管输能力提高1.5倍,能耗降低70%,增加送热体量,提高整个管网系统的输热质效。为全面推进智慧供热,建设实施东西城区换热站及管网节能改造工程,其中搭建全新的智慧供热平台,集成了数据监控分析、气象管理、负荷预测、报警管理、能耗分析及站点智能控制六大功能模块。平台依托先进的AI算法和物联网(IoT)智能设备,以及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供热需求的自动预测、热量的智能调节、故障的自诊断和调度的自优化,有力保障新区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大幅提升了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为新区居民提供高品质供热。
秉持全域覆盖,余热利用应供尽供
据介绍,“一网多源、多源互补”供热体系全面运行后,可满足新区未来15年供热需求,同时,西海岸新区现有燃煤机组转为应急调峰备用热源,有力保障新区供热安全。
目前,正按照应供尽供思路,加快转供热步伐,海西热电公司、新奥清洁能源公司等5家供热企业已签订转供热协议,2023—2024供热季新区西城区1200万平方米供热面积已全部由“大型电厂余热+钢厂废热+垃圾焚烧余热”清洁热源承接,标志着西海岸新区成为青岛市首个以工业余热为主力热源的供热区域。
同时,随着长输供热能力逐步释放,将对有采暖需求的居民、个体工商户、企事业单位等全部用户实现应供尽供,并可通过在长输管线沿途的预留分支,向董家口、青岛自贸片区和其他沿线镇街驻地等周边区域输送热量,实现全区清洁能源供热全覆盖。
注重成果效益,供热模式多方共赢
“一网多源、多源互补”供热模式不仅能有力保障了西海岸新区居民采暖需求,实现社会效益,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废热+余热”的挖掘销售,既能为大型发电厂、钢厂、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等企业增加售热收益,又能有效降低新区城市供热运营成本,与传统燃煤和燃气供热模式相比,每个供热季可降低全区供热成本3亿元。同时,清洁热源在全面替代传统燃煤热源后,预计年可节约标煤7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20万吨、二氧化硫6000吨,减少的燃煤指标可进行碳交易,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责任编辑:程雪涵
(作者:贾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