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解锁孩子心灵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更新时间:2024-11-11 18:25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11月11日讯 日前,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与丹麦终身学习计划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丹麦幸福教育大会举行。此次大会主题为“教育幸福感·如何与自然保持连接”。来自中国和丹麦的教育学者、一线教师、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分享如何通过重新与自然的连接实现更加平衡、健康和充实生活的案例,从不同维度探讨如何消除“自然缺失症”,提升幸福感。

人类的进化与自然有着内在的联系,但现代生活却常常使人类远离自然,从而降低了幸福感,研究人员将这种现象称为“自然缺失症”。丹麦长期高居全球幸福国家榜首,有着悠久的自然和森林幼儿园传统,其儿童每天在户外度过很多时间。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了许多在自然中体现生命和精神的故事,阐明了自然作为生命和学习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的神奇和重要性。

活动现场,中国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表示,文学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文学本身就具有教育功能,教育也能够促进和推动文学的普及与文学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杨东平在会上表示,“自然缺失症”现象,值得深思。现代城市中,人与大自然的完全割裂,这导致行为和心理出现问题。原因包括父母考虑到安全因素限制孩子户外活动、自然景观的缺失以及电子产品对孩子们的吸引等。这导致孩子们肥胖、注意力紊乱、抑郁等问题增加,甚至影响视力。

中丹教育论坛中方主席、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成员、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李镇西谈到,现代孩子在视力、听力、方向感等方面有所退化,他们更多生活在有电源插座的环境中。八十多年前,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儿童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即:解放头脑,解放眼睛,解放双手,解放嘴巴,解放空间,解放时间。强调孩子应在自然中实现全面发展。如今“双减”政策的提出,更是直接指向这一问题的核心,希望给孩子们更多学习的体验和动脑、动手、观察、思考的时间。

中丹教育论坛丹方主席、丹麦终身学习计划协会主席、北菲茵民众学院前院长摩根·戈德鲍尔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加剧,生物多样性严重缺失,各类资源亦日趋匮乏,需要探索和实践全新的生活方式。这种转变应从幼儿教育开始,培养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必须认识到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并将这种理念融入幼儿园和学校的教学中。

此外,高密一中校长赵虎,青岛中学校长汪正贵等与会专家、校长也做了交流与分享。会议还设置了“学生对话”环节,多所学校的学生探讨了教育、成长等话题,分享了各自的学习经历和感悟。(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

(作者:王世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