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区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2.2万余人,沿街商铺251家,物业管理小区13个,开放式楼院80多栋。社区面积大,人口多、流动性强,社会业态丰富,居民纠纷、物管矛盾、社会需求复杂多元。金门路街道天山社区党委根据区委“深化红色物业 共建幸福家园”工作要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为支撑,凝聚党员、业委会、物业企业、居民四方合力,使原本陌生的邻里关系开始走向共治共享的熟人社区,社区工作者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情感距离逐步拉近,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小区微治理,居民熟悉了、感情升温了、小区和谐了。
建强小区党组织战斗堡垒
一是向下延伸组织链条。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贯穿小区治理始终,建强“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社区党委优化配置社工、网格员、公益岗、楼组长等60人扎根小区、定岗小区,充实小区治理队伍。坚持将支部建在小区里,按照“一小区一支部”的方式,成立12个小区党组织,在“华美山苑”通过优化小区党组织设置,成立小区党总支,实现了天山华庭、银川美居、银川山苑三个小区一体善治。为小区储备“后备人才”,通过为5名高龄小区党组织书记配强年轻能干的副书记,提升小区党组织组织协调能力,计划在2025年换届中完成副书记向书记的顺利交接。按照一单元一户标准,挖掘199名党员中心户,充分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党员中心户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把党员组织起来、群众凝聚起来。
二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通过自管、物管、统管三种模式,实现社区小区物业“全管”。在老旧楼院实施居民“自管”,社区党委充分借力社工站,旌德支路一号院举办宣介活动,召集居民共同确定每户收费标准和财务管理制度,制定居民代表协商议事制度,顺利成立“自管会”,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唱主角”,工作经验在民政部主管的《社区》杂志上刊发,被青岛市城管局评为城市社区美丽楼院。在封闭式物管小区,深入推进红色物业,通过业委会监督和行业标准双准绳规范物业行为,完善小区业主大会议事规则、管理规约、共有资金和印章管理使用办法等制度,颐中高山物业打造“红色颐家”党建品牌,2024年以来与社区党委签订了“小区休闲广场大棚更换”党建服务项目,出资5万元更换大棚,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评。在连通式物管小区“华美山苑”实施“统管”,在小区党总支领导下,由同一物业公司提供服务,实现三个小区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办。
完善多方参与共建共治机制
一是健全社区党委引领的“四方联动”机制。在社区党委的统一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各司其职。社区党委针对小区恳谈会解决不了的难题,每月召开共建议事会提级解决,将社区居委会、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多条线拧成一股绳,聚力到小区纾困解难中。在社区党委推动下,7家共建单位资源向小区导入,带动小区服务水平提升,市财政局每年提供10万元支持小区治理。小区党组织充分激活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今年以来已动员18名党员参选业委会,其中有8名业委会主任为党员。颐中高山、“华美山苑”、天福苑、优山美地四个小区的物业经理是社区自己培养发展的党员,党性觉悟高、服务品质好,有效化解了前期存在的物管矛盾。在颐中高山拆违治乱工作中,社区居委会、小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企业在社区党委统一领导下,耐心入户做工作,向违建业主释法说理,成功拆除了98处约2500平方米违建,不仅没有激化矛盾,反而拆出了群众感情,和违建业主成为朋友,无一人上访,实现了和谐拆违的效果,工作成效得到市人大主要领导肯定批示。
二是建立“三调联动”的矛盾调解机制。按照矛盾纠纷的严重程度,实行“蓝黄红”三色评定,采取居家式调解、社区内调解、法治化调解分类分级处理矛盾纠纷。将扰民、漏水等一般矛盾纠纷评定为蓝色等级,网格员协同民警入户调解、帮扶解忧,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将涉物业、行政执法等复杂性矛盾纠纷评定为黄色等级,按照“街呼区应”工作机制,协调职能部门、律师、心理咨询师等资源力量到社区调解室内联合调处化解,做到“大事不出社区”。将可能导致“民转刑”或信访事件的疑难性矛盾纠纷评定为红色等级,启动“三所一庭”工作机制,由政法、司法、执法部门,心理干预、行业协会机构,以及资深律师、金牌调解员组成矛盾纠纷调处智囊团,通过“人民调解+行政调解+法院调解”的方式,开展诉调联动,做到“难事不出街道”。天山社区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做优凝聚人心暖心服务体系
一是以邻里互动带动人。社区党委指导各小区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邻里之间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包粽子、包月饼、写春联等邻里一家亲系列活动,营造人人参与、美美与共的节日氛围。提升“一老一小”的针对性服务,组织党员志愿者与小区老人结对帮扶,在颐中高山、华美山苑等小区开展智能手机、常用软件使用培训等内容的“银龄课堂”,帮助老人融入现代化生活;利用物业和业委会办公用房购置玩具、图书等供儿童使用,暑假期间开展旧物置换、露天电影等亲子互动活动,吸引居民走出家门、加强交流。日常生活中,开展公益宣讲、科普等活动,宣传弘扬睦邻友好、讲信修睦的价值理念,组织党员引领居民参与助老助幼、共建文明卫生小区等志愿活动,重构熟人社会“远亲不如近邻”的群众基础。
二是以活动阵地凝聚人。通过场景打造、组织引导调动居民参与共治的积极性,逐渐养成“幸福家园人人建,人人共享幸福家”的共治习惯。在“华美山苑”通过拓展室外场所社会功能,打造了文化走廊、闲置物品交换空间、红苗种植园等人文场景,为居民提供展示空间、交流空间和亲子互动空间,居民在这里展示孩子的作品、进行旧物置换、认领养护植物,在体验中培养参与小区治理的意识。优山美地开设“锦绣学堂”,为小区儿童提供托管服务,组织物业人员和志愿者家长创新“共享家长”模式看护儿童。颐中高山在业委会办公室打造共享惠民服务区,为居民提供共享打印、共享工具、共享健身器材等便捷服务。旌德支路一号院在中心花园搭建了凉亭,满足居民茶余饭后休息娱乐使用,现在凉亭成为大家“休闲+议事”的家门口议事厅。
责任编辑:姚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