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出击|养老“朝阳产业”呼唤朝气

    更新时间:2024-11-09 01:50  

■诉求来源

12345·青诉即办

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

深秋暖阳下,市南区一家养老院内,养老护理员赵仁霞刚为一名89岁失能老人剪完头发。老人开心地向她道谢,赵仁霞成就感满满。这样的温馨画面,在青岛的一家家养老机构中上演着。

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青岛市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数量为238万人,老龄化率达23.8%。依托自然资源禀赋、舒适宜居等优势,青岛成为热门养老城市。然而,面对旺盛的养老需求,护理员高龄化、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程度低、行业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老护理水平的提升。如何应对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走访调查。

现状 高龄护理员承“重担”

在养老护理员这个行业中,49岁的赵仁霞仍相对“年轻”。数据显示,目前青岛建成投用了302家养老机构,在镇街一级建成139家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实现镇街一级全覆盖。全市7000余名养老护理员中,年龄50岁以上的占比达90%。

“我们这里的养老护理员年龄偏大,平均算下来一天工作12个小时,体力、精力都跟不上。”近日,记者在李沧区一家养老院探访时,负责人徐蕾(化名)如是说。57岁的徐蕾在养老行业工作了十几年,非常期待有朝气的年轻人进入这一“朝阳产业”。

徐蕾所在的养老院是一家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目前,该养老院共收住56位老人,由12名护理员提供24小时服务。“院里收住的老人大多属失能、失智及半失能,照护难度大。我们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平均年龄为55岁,年龄最大的58岁,他们照护失能失智老人不轻松。”徐蕾介绍,与大多数养老机构一样,养老护理员工作是“上24小时休24小时”。如此一来,一名养老护理员需同时照护8位老人,有时甚至能达到11位,照护比难以达到相关标准。

近年来,徐蕾多次尝试招聘年轻的养老护理员,以解决一线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但难达预期。“目前,青岛养老行业内大多数护理员都是60后、70后,年轻优质的护理员在招聘中很难遇到。”徐蕾坦言。

乐宁居养老机构的人力资源负责人王教全有着同样感受。在他看来,近年来养老行业的管理人员、医护人员日趋年轻,但养老护理员群体依旧偏高龄化。“未来养老行业能提供的岗位将越来越多,我们非常希望年轻人加入护理员行列,老人们也非常喜欢跟年轻人相处。”王教全介绍,如果年轻的养老护理员能够在一线坚持做下去,更容易被重用,在较短时间内就可以走上管理岗位。然而现实中,年轻化、专业化的养老护理员往往“一才难求”。

问题 专业化精细化水平不高

当前社区养老、居家养老仍是主流,优质专业的养老护理员短缺带来诸多困扰。54岁的李秀(化名)在青岛一家高校任教,此前一直雇保姆照顾80多岁的母亲。“两年时间换了3个保姆,有的专业素养不够照顾不好,有的嫌太累干着干着就走了,找一个靠谱又专业的养老护理员真难!”无奈之下,李秀只好说服母亲,到一家环境较好的养老院接受照护服务。

随着养老市场越来越专业化、精细化,一些地区已出现老年人能力评估师、长期照护师、银发顾问、适老化改造评估师等养老服务新职业。“即使是成熟的养老护理员,当前也仅能提供助餐、清洁护理、心理疏导等基本的照护服务,在细分领域,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徐蕾说,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服务需求在不断增长,专业养老护理员人员少、服务水平低等问题已日益显现。

走访中,记者发现,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大部分养老护理员除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外,还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和必备的护理技能。“很多居家养老护理服务仍停留在传统的洗衣、做饭等家政服务范畴,难以满足当下的养老服务需求。”崂山区的一名家政服务中介王梦妮(化名)介绍。

事实上,养老护理工作并非简单的照顾“吃喝拉撒睡”。在2019年版《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中,以四级、中级工的工作要求为例,养老护理员除了要为老人提供清洁、饮食、排便等生活照护,以及体征观测、用药照护、感染防控、失智照护等基础照护外,还要负责康乐活动等康复服务、心理慰藉等心理支持。

未来,养老行业需要更多专业化、精细化人才。例如,熟练使用智慧养老设备、提供适老化改造方案等。

隐忧 专业人才容易流失

早上6时,赵仁霞到达自己工作的养老院,开始一天的工作。帮助老人洗漱、吃饭,完成晨间护理,带有活动能力的老人晨练,遵医嘱为有基础病的老人发放药品,一番忙碌下来,她额头上渗出了汗水。夜间,赵仁霞一个多小时就要起来巡查一次,而且,只要有老人按求助铃,她就要及时响应。“有一位老人睡不着,一晚上按铃54次,但也只能去跟‘老小孩’好好沟通。”赵仁霞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老人在这儿吃好喝好,这是个良心活儿,得有爱心和责任心。”

“养老行业发展前景好,但没有那么‘高大上’。从事养老护理员需要脚踏实地,不嫌弃、不埋怨,能吃苦耐劳,更重要的是有责任心。”王教全介绍,如今,越来越多老人的养老观在发生改变,愿意到专业养老机构颐养天年。

市南区乐宁居前海老年公寓收住了约90位老人,失能、失智的居多。“老人24小时不能离人,不能自理的老人每两小时需翻一次身,对于年龄大、体质弱的老人,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王教全认为,养老护理员更像是家人,家庭式的氛围有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这就更需要养老护理员的辛勤付出。

需要熬夜、收入不高、工作枯燥——这是不少养老护理员转行的原因。王梦妮透露,近年来专业养老护理员很容易流失,不少从业者完成培训、上岗一段时间后,就转行做收入更高的月嫂或育婴师。“即使同样是照护老人,大家更愿意照顾能自理的老人,因为照顾失能、失智老人需要付出更多,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王梦妮说。

位于市南区的某颐养中心是全市规模较大的一家养老机构,老人入住率接近90%。每年寒暑假期间,大约30名护理专业学生进入该中心实习。“我们发现,经过专业学习的实习生难过心理关,在实习过程中往往更愿意陪伴老人,但不愿上手实操实践。”中心负责人坦言,比起养老护理工作,这些学生在毕业后更愿意选择到医疗机构工作。“养老护理工作跟课堂所学内容存在较大差距,相比之下,到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性价比更高。”一名有过养老护理实习经历的学生说。

“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一般以及缺乏社会尊重等因素造成了从业人员的流失。”业内人士认为。

应对 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近日,在青岛市技师学院的健康和社会照护实训室内,康养与护理学院教师王丹为学生们讲解帮助老人翻身的技巧。前不久,该学院16岁的学生宋佳在2024年山东省健康照护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健康照护师”项目中,取得了第五名的佳绩。

“根据老年人不同的疾病,我们需要提供饮食指导,制定食谱,测量身体各项指标。”宋佳有志于未来从事养老服务行业,希望通过参加专业比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要输送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首先要设立高水平的养老服务专业培养人才。”青岛市技师学院康养与护理学院院长胡秀霞介绍,学院养老服务专业从2021年开始招生,涵盖护理、健康服务与管理、康复保健等方向,旨在培养养老服务综合型人才,首批毕业生将于2026年进入养老服务市场。

目前,已有不少大型养老服务企业向他们抛出引才“橄榄枝”。胡秀霞认为,职业院校可以与养老机构加深校企合作,在院校设立培养培训基地,在机构设立实习实训基地,积极探索特色学徒制,提高“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提升从业者服务水平。

记者了解到,青岛市民政局等10部门于今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在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强化人才队伍激励、拓宽人才队伍来源、实施人才就业支持5个方面,推出了24项扶持政策,如从业补贴、岗位津贴、工作奖励、竞赛激励等,旨在打造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德技兼备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观点 行业有“钱”景方有前景

今年5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一批新职业,在养老护理员职业下增设社区助老员、老年助浴员两个工种。“这意味着养老服务更为细分和专业,应从薪资福利、职称评定等方面着手,吸引年轻化、专业化、精细化养老人才入行,弥补人才缺口。”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佳家康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晓玲认为,养老护理员收入与育婴师、月嫂等相近职业薪资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岗位竞争力和吸引力不足。

“用人单位要切实保障养老服务人员工资待遇,坚持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完善成长晋升机制。”李晓玲建议,相关部门可探索进一步提高各类入职补贴、岗位津贴、奖励补贴标准,提升养老护理员的获得感。

在青岛,部分养老机构也已开始尝试在内部建立晋升机制。例如,青岛圣德医养康复集团建立了从养老护理员至护理班长、护理院长完整的晋升体系,从业者每次晋升都能提高薪资标准。

“提升养老护理员待遇水平,让行业更有吸引力,才是补足专业人才缺口的最核心举措。”胡秀霞建议,加大相关社会保障力度,让养老护理员无后顾之忧;建立养老服务职业技能等级与相应职称、学历的双向比照认定制度,培养更多高级别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服务技能人才;通过树立典型、举办竞赛和评选等措施,加大褒扬激励力度,提升养老服务职业的尊崇感和认同度。通过多种举措,让养老服务行业增添更多朝气。

(作者:邱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