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黄河十二时辰·沿黄九省区蹲点记|走进稻渔空间,看见别样乡村

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24-11-06 17:25  

今年是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五周年,大众日报·大众新闻携手沿黄省级党媒以及山东16市党媒发起全媒体联动采访活动。记者选取万里黄河的九个标志性点位,蹲点十二时辰,以小见大展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变。本期报道,“行走黄河”记者蹲点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寻找黄河流域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种养业的答案。

金黄色的稻田里,成群白鹭、红嘴鸥驻足休憩。一阵声响划过,惊起一滩鸥鹭,鸟儿飞过之处,“塞上江南 鱼米之乡”的秋日景象尽收眼底。

这里是位于宁夏银川市贺兰县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它们喜欢呆在那片地里,离水近,找吃的方便。”稻渔空间生态观光园运营经理孔家琪已经见惯了飞鸟群集,甚至知道它们喜欢驻足的田地是哪块。宁夏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后,她没有跟钢筋混凝土打交道,而是来到田地里,经营土地、建造木屋、制作稻田画,她笑称这也是“土木工程”。

稻渔空间是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本。黄河流域如何发展节水型、高附加值种养业?10月16日,“行走黄河”记者蹲点稻渔空间,在这2600亩土地上寻找答案。

稻鱼鸭蟹立体生态农业

稻渔空间采用立体种养模式,形成自然生态复合系统。

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坐落于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地处宁夏北部引黄灌区核心地带。虽然西面就是唐徕渠可以引水,但以前种地可不容易。

“原来村里地下水位浅、土壤盐渍化严重,种出来的粮食产量低,品质也不好。当时基本是大水漫灌,水资源利用率也不高。”孔家琪说,因为条件差、收入低,当时村民甚至给这里起了个“四十烂店”的称呼。

稻渔立体种养模式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上午8点半,漫步观光园内,可以看到一道道沟渠纵横交错,形成一张巨大的水网,黄河水就沿着它们流进各个地块。这些环沟宽的可达三四米,能够改善地下水位浅、盐渍化严重的问题。

稻渔立体种养,是让鱼、鸭、蟹“帮忙”除草、增肥。环沟上建有鸭舍,水里养着鱼和螃蟹,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相互促进的自然生态复合系统。

黄河流经宁夏4市10县(市、区),全长397公里,沿黄两岸聚集着全区66%的人口、80%的城镇,创造了90%的经济总量、94%的财政收入,生产了77%的粮食。可以说,宁夏经济的实质就是黄河经济。“我们做的是一田多用、一水多产,让流进稻田的黄河水得到高效利用。”孔家琪说。

截至目前,这个稻、鱼、鸭、蟹立体生态农业项目已完成2000亩盐渍化土地改良,每亩可节约灌溉用水30%、节约有机肥100公斤左右。一亩地平均养5到20只鸭子、1200只螃蟹,这些收益较以往都是增项,这样算下来,亩均净收益达到了3800元左右,是普通稻田的两倍多。

近年来,稻渔空间引进旱育稀植等先进水稻种植技术,推广“宁粳43”“宁粳47”等优质水稻新品种,打出了高品质稻米品牌,产品摆进了银川各大商超。2021年,稻渔空间开始运营电商平台,当年销售额就达到了900万元。

“我们这儿没有无用的东西,就连稻草也以一吨350元到450元的价格卖掉了,有的用来当饲料,有的用来做菌棒。”孔家琪略带自豪地说。

“一辆车刚出去,一辆车又进来”

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里,巨幅稻田画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上午9点,一群活泼的“小黄帽”集合完毕,在老师的带领下排队走进园区,开始一天的研学游活动。孩子们来自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十二幼儿园,距离园区差不多有40公里。“稻渔空间是很好的研学基地,来这里回归自然,感受田园风光,孩子们都很高兴。”随队的马老师告诉记者。

“看,大恐龙!”“老师,那里有鸭子!”……粉色小火车沿着两侧花丛慢慢行驶,小乘客们好奇地四处张望,不时发出“哇”的惊叹声。一旁的孔家琪却闲不着,她知道小朋友容易饿,已经早早开始张罗午饭事宜。

稻渔空间2022年引进小火车项目,目前共有两大两小4列,共可乘坐170人左右。为了不占田地,火车车轨就修筑在窄水渠上,枕木架在渠道两侧,线路随着水渠而走。实际上,这里的烧烤木屋等建筑,也都悬空在沟渠之上,没有占用一分土地。

孩子们走过的玻璃栈道,低头可见脚下盛开的花朵,透光的玻璃不会影响下面的作物生长,更增加了一处可供赏玩的景致。观光园的制高点是两座塔楼,登上去可以一览整个园区的风光,欣赏巨幅稻田画。

稻田画用不同颜色的彩稻制作,如今已经成为观光园的一张“名片”。“最开始用建筑工程上的坐标系做,连着在地里忙了几个月,每天累得回去倒头就睡;现在通过卫星定位,利用CAD排版设计,今年的图案25天就搞定了。”孔家琪告诉记者。

记者看到,从奥特曼到京剧脸谱,再到“我的瓜三闹”等银川方言,各种元素铺展在稻田上,成为市民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地。

春季踏青、夏季烧烤、秋季收获、冬季玩雪,收割稻米、摸鱼抓鸭、采摘瓜果、休闲垂钓,稻渔空间已经形成了体系化的旅游休闲产品。截至国庆假期结束,今年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目前,观光园接待的游客以研学学生为主,每天1200人左右,“一辆车刚出去,一辆车又进来”。

四十里店的新生活

“行走黄河”记者采访在稻渔空间工作的村民。

稻渔空间的2600亩地,主要通过土地流转而来,在其发展日渐红火的同时,四十里店村村民收益有多少?

下午2点,记者见到村民陈红兵时,他刚修理完一台拖拉机,正骑着电动车准备去运水稻。“啥都干,田间管理、机械修理、拉货运输,只要能干的都干。”陈红兵说,他在稻渔空间工作一天能挣100多元。

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文化旅游业,保障农民利益是第一位的。稻渔空间流转土地后,给村民每亩地800元流转费用,同时根据收益年底分红。陈红兵家流转出去30多亩地,去年分红已从最初的每亩30元涨到了102元。流转费用加上分红收入,每年接近3万元。

时节不同,稻渔空间的工作人员数量也上下波动,高峰期能有40人左右。他们大多是跟陈红兵一样的流转地村民,打工一年能有两三万元收入。“干了8年了,跟种自己的地没多大区别,主要是离家近,也不耽误家里的事儿。”陈红兵指着远处的红屋顶说,自己家在东边的四十里店三社,抬眼就能看到。

说起生活各方面的改善,陈红兵打开了话匣子。“就说暖气。去年我们都装了空气能暖气,一个冬天花了2500块钱,比烧煤便宜。前年一吨煤就1450块,一个冬天2吨都不够。”他扳着指头算起账来。

观光园还建设了28个设施大棚,以每年8000元的租金出租,农户只管种养应季蔬菜,农资、销售、运输等环节统一由观光园“包圆儿”。农民们种辣椒、西红柿、羊肚菌,刨除租金后仍能有不错收入。

经唐徕渠流过来的黄河水,在稻田里化为斑斓色彩,正如四十里店的新生活。结束了一天的蹲点,傍晚时分,记者看到,观光园内几个地块仍在清理翻耕,大型旋耕机往返穿行。这几块地被划为明年的踏青地块,即将种下冬牧70黑麦草,孕育下一个春天的勃勃生机。

山东企业赴宁设厂,把“一块煤”拉成“一根丝”

宁夏银川市向东50公里,位于毛乌素沙地边缘的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宁夏泰和芳纶纤维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泰和芳纶”)纺丝车间内,一个个卷绕机高速运转,比头发丝还细的芳纶丝飞快地缠绕在纸管上。这些高性能纤维——对位芳纶加捻长丝,强度是钢丝的5倍至6倍。

在位于黄河岸边的宁夏宁东,泰和芳纶所在的泰和新材宁东产业园重点打造集差别化氨纶、高性能芳纶及其上下游产品为一体的产业集群。从“一块煤”到“一根丝”,一条高性能纤维新材料产业链在延伸。

“我们生产的对位芳纶产品,目前产能稳居全国第一,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泰和芳纶副总经理孙德卫介绍,对位芳纶具有高强高模和阻燃等性能,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和汽车工业等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嫦娥五号与嫦娥六号所携带的国旗,在制作时均使用了泰和新材生产的高性能芳纶纤维材料,在太空极端环境下不褪色、不串色、不变形。

宁夏是典型的富煤省区,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逐步形成现代煤化工、精细化工、高性能特种纤维等特色优势产品链,把煤炭“吃干榨尽”。对位芳纶以煤炭为初始原材料,属于宁东基地重点布局的煤化工产业。看中宁东基地成熟的煤化工产业链,总部位于山东的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8年在此投资设厂。

“举个例子,我们对面就是中石化,提供上游原料。”在孙德卫看来,煤化工产业链的完整性意味着形成了良好生态,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到产品销售等各个环节,能够实现紧密衔接和高效协同,“门对门”的距离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泰和芳纶作为宁东基地高性能纤维产业链“链主”企业,更能够感受到“链”的好处。

“我们二期1.2万吨/年防护用对位芳纶项目正处于试生产阶段,一大改进是使用国产化设备。后续,我们还规划了一个3万吨的扩建项目。”孙德卫介绍,项目合计总投资约为70亿元,全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百亿元,泰和新材宁东产业园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芳纶研发与生产基地。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杨璐 李家澍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威海日报记者 葛鼎

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责任编辑 黄露玲 纪 伟

美术编辑 巩晓蕾

统筹 梁旭日 吉 祥 王建

策划 娄和军 姚广宽

责任编辑:刘聪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