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青岛的“流量”
将上合示范区、胶东机场的流量转化成更多产业项目,是上合示范区、临空经济示范区持续攻坚的重要课题。早在2020年,临空经济示范区便透露过,其“正在洽谈中国免税城的相关问题,未来将引进国外高端商品,让市民在青岛当地就可以购买到国外的商品”。随着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的快速增长,这种转化的迫切感愈发强烈。截至今年10月16日,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2147.35万人次,已超过2023年全年(2142万人次)。尤其在国际航线布局上,青岛目前飞往国际及港澳台地区航点多达19个。其中,青岛-首尔航线每日15班,青岛飞往东京、大阪的航线每日5班,釜山、新加坡、曼谷航线每日1班。携程数据显示,国庆期间,青岛上榜全国入境游热门目的地城市。青岛入境客源国前十位为韩国、美国、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德国、英国、泰国、俄罗斯、马来西亚。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国际出入境人数大幅增长如此庞大的出入境“流量”,自然成为中国中免选择青岛的重要原因。中国中免是全球旅游零售龙头,在海南拥有两座免税城,成为其业绩的主要支撑。其中三亚国际免税城运营十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超7000万;海口国际免税城运营两年,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品牌800余个,累计接待超过1168万人次的全球游客。之所以在青岛建新一座免税城,中国中免方面表示,上合示范区开放政策富集、交通要素完备、消费潜力巨大,是其免税版图向中国北方拓展的首选之地。项目将依托上合、中免的核心优势,打造集免税商业、高端酒店、文旅等多业态于一体的旅游零售综合体,为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贡献力量。
02
消费新赛道
发展免税经济是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打通经济内外双循环的有效手段。要客研究院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人奢侈品消费额达1.042万亿元人民币,恢复至2019年水平,重回万亿市场规模。此外,2023年中国高端消费占比社零额的比重为27%,并贡献着74%的消费企业利润。该报告还预测,到2030年,高端消费将占比社零额的50%左右,并贡献超过95%的企业利润。免税业态对经济的拉动,在海南得到了最直接的验证。2011至2021年,在实施离岛免税购物政策后,海南免税购物额从9.9亿元增长至495亿元,旅游收入提高5.6倍,海南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提高3.5倍。免税经济作为消费业的新赛道,随着今年8月财政部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完善市内免税店政策的通知》,迎来发展的新机遇。《通知》明确包括青岛等在内的全国13家外汇商品免税店三个月内将统一转型为市内免税店,加之原有的一家市内免税店,青岛市内免税店将“扩容”至2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中服青岛免税店(资料照片)与常见的机场免税店不同,市内免税店是指设立在城市中心区域,允许有出境计划的旅客在市区内提前购买免税品的商店。市民对市内免税店的感知度不高,与此前该业态的多重条件限制有关。如此前其销售对象限于即将出境的境外人员、单人单次完税额度限制为2000元、门店和品类数量较少等。新政策有较大突破,如销售对象是面向即将出境的旅客、购物没有免税额度限制,提货方式为“市内选购、离境提货”等。对青岛来说,随着中国中免免税城项目的落地,青岛的免税消费有望迎来大爆发,成为青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有力助推剂。值得注意的是,青岛本次战略签约的免税城项目除具备免税商业,还将同步打造高端酒店、文旅等多业态。其背后的深层考量无疑是以免税店为引流入口,做大文旅消费蛋糕,进而在更高维度上拉动上合片区的经济、就业、旅游增长。
03
入境便利化
与免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是,得益于我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持续优化等综合因素,今年我国入境游市场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ChinaTravel”火爆外网。入境游也正成为青岛文旅市场突破性发展的重要方向。青岛胶东机场海关有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青岛空港进出境航班1.7万余架次,同比增长72%。为方便外籍人员来华,青岛今年以来在通关便利化、支付便利化等领域,不断优化相关服务。如为优化过境免签旅客通关流程,青岛机场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通过推行“过境免签前置审核模式”,平均为每名过境免签旅客节约通关时间约20分钟。同时实施全流程通关引导、多语种服务保障、高标准审核办理,切实提升广大外籍旅客的出入境通关体验。在支付便利化领域,已建成青岛胶东国际机场、中山路步行街、奥帆中心、台东步行街4个支付便利化优质服务区,区域内商户全面支持境外银行卡、扫码、现金、数字人民币等多种支付渠道。全市18家重点银行2549台ATM机全部支持外卡取现;353台零钞取现自助设备投入使用,在商圈、景区、交通枢纽等周边布放137台纸硬币兑换自助设备;外币兑换银行网点达968家、外币兑换机构49家,可兑换外币币种达41种。今年,青岛被赋予打造上合组织旅游和文化之都重任,这是青岛突破发展出入境游,尤其是与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旅游文化交流的重要机遇。营造外文服务便利、支付方式多元、旅游产品体系丰富的城市环境,还需政府、企业的双向深度发力。记者|王萌 编辑|赵笛摄影|邢志峰 制作|宋尉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