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青岛的“大手笔”
“概念验证”的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2001年,为解决高校发明专利转化率低的问题,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建立了全球首个高校概念验证中心冯·李比希中心。在我国,“概念验证平台”则起源于北京中关村科学城。2018年,这里率先提出“概念验证支持计划”,弥补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的研发成果与市场、产业之间的空白。近年来,随着科技成果转化的热潮渐起,全国各地都在以出台政策等方式,探索建设概念验证平台——北京立足项目、基金、平台等不同主体,鼓励分类开展概念验证活动。概念验证平台的建设可采取事前补助方式,单个平台最高支持1500万元。每个项目根据技术含量、市场前景等,年度最高支持200万元上海通过联动产业资源、社会资本和服务机构等设立概念验证资金(基金),筛选不少于10项优质早期科技成果开展概念验证,推动不少于3项概念验证成果转化,单个项目拟投入专项资助经费不超过200万元。深圳、杭州、天津普遍采用事后资助的方式支持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其中,深圳的资助金额根据概念验证平台前两个年度概念验证服务费用决定,最高不超过500万元;杭州采用先创建、后认定方式认定了首批15家概念验证中心,按其年度服务绩效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天津按照相关平台服务的成效,对每家单位年度补贴总额不超过200万元。去年,青岛针对成果转化过程中普遍缺少专业化、市场化中试平台服务的瓶颈问题,出台政策,以最高2000万元的力度,支持头部企业或专业服务机构牵头组织建设一批概念验证平台。这一力度与前面提到的城市相比,堪称“大手笔”。 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进行青岛好成果推介按照政策的要求,青岛备案的概念验证平台要为研发团队、创业企业提供科技成果评估、原理或技术可行性分析、中试熟化、样品样机生产、性能测试、市场竞争分析等验证服务。
02
新平台各显其能
此次青岛备案的13家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包括2家新建试点平台和11家已运行平台。其中,新能源多能融合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面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需求,构建了全链条多模式融通创新的成果转化微生态和概念验证开放服务体系。目前平台集聚中国科学院、省内外能源领域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等相关创新资源,搭建太阳能技术验证平台、储能技术验证平台、氢能技术验证平台、多能融合技术验证平台、公共测试平台等多个平台,力图为青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解决方案。细胞技术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从细胞产业链实际市场需求出发,集概念验证、成果评价、中试熟化、项目管理、成果高效转化落地等服务能力于一体,力求促进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推动细胞产业的升级和转型。此外,海洋设备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已建成水下设备、海洋仪器、海洋柔性管缆、海洋电气设备、海洋油气管道5条验证线,计划新建海洋智能无人设备、海洋新材料2条验证线,围绕七大领域提供概念验证相关服务。 海洋设备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平台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技术概念验证平台在前期成果基础上,聚焦酯纤维超临界CO2无水染色技术二次开发及熟化等任务,形成从原理分析、概念验证、样机制造生产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推进超临界CO2流体染色技术的创新与进步,孵化纺织印染新产业、新生态。03
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环节。不久前,中共青岛市委科技委员会印发《深化产学研合作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建设技术交易市场、培养技术经纪人队伍、搭建中试服务平台、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四项举措,加快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建设技术交易市场,青岛有自己的特色——去年开始建设的全国海洋科技大市场,以线上线下联动服务的方式,促进海洋领域技术要素加速流通,打造“全国技术交易服务新样板”和“全球海洋科技合作新节点”。目前,大市场已促成技术合同交易额超亿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技术经纪人队伍建设是题中应有之义。眼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势头正盛,技术经纪人的“显示度”也越来越高。青岛通过出台配套措施、探索激励政策等路径,提升技术经纪人的服务质量。全市在册的技术经纪人总数已超1900人。搭建中试服务平台,青岛以此批概念验证平台为代表的机构已经“蓄势待发”。各类新技术、新成果有了更多“练兵场”;以市场应用为导向,前沿技术在转化过程中迎来了更有安全感的平台保障。通过大数据平台、工业互联网等方式,青岛在全国首创云端研发中心,把来自高校的成果、技术和来自企业的真实需求上“云”,利用大数据技术精准匹配。截至今年九月底,这一平台通过各类产学研活动,促进产品升级352项、工艺改进847项、生产线改造836项。 青岛云端研发对接平台2023年,青岛技术合同成交额实现大幅增长,超过630亿元;按照规划,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将突破700亿元。通过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青岛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让技术、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顺利“变现”,让更多创新成果落地成为新质生产力。记者|耿婷婷 编辑|赵笛 制作|宋尉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