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是小红帽,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用英语给大家表演经典童话《小红帽》的故事。”近日,北庄小学的英语课堂上,青岛理工大学英语志愿服务团的志愿者正在给三年级的学生们上外语演说课。
近年来,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主动链接社区小学,充分挖掘学院专业优势和实践育人特色,匠心策划、组织成立英语志愿服务团,先后组织14次北庄小学、山里社区“语润童心行”志愿服务活动,160余人次青年志愿者参与活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服务社区的实际行动,累计服务300余名小学生。
课程教学方法多,日常学习趣味强
志愿服务团坚持以“教、学、说、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为落脚点,针对社区小学阶段学习需求,精细设计每个教学细节,以趣味知识和多彩游戏将课堂变为寓教于乐的学习平台,将生活元素融入英语教学,让语言学习既实用又“接地气”。课程聚焦“动物”“文具”“服饰”等,开展“嗨翻动物王国之趣味英语猜猜乐”“互动交流学表达之角色扮演初体验”等活动,紧贴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让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成为生活的主角,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思考、积极交流,在学习小舞台中培养生活大主角的素养和能力。
学习场景沉浸式,口语表达增自信
志愿者们把经典童话故事、话剧搬上课堂,以沉浸式小剧场创意营造“演绎+体验”英语学习新模式。学生们化身为小小演员,穿梭于经典童话、话剧的桥段之间,用英语重现那些令人难忘的精彩片段。志愿者们开设经典童话《小红帽》、话剧《郑人买履》等体验课,带领孩子们练习话剧中的英文表达,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现场英语话剧表演,增强学生对话剧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实现英语学习从课内到课外,从被动学到主动用的提升。“沉浸式体验可以让孩子们更敢于开口、乐于开口,为了演绎得更好,很多小朋友甚至在课下找我‘开小灶’,就为了在下一次的表演中一鸣惊人。”志愿者丁佳琪说道。
学习内容中国化,优秀故事润童心
在双语融合的教学实践中,团队以“阅读”为媒,巧妙地将双语学习与中华文化相结合,以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为切入点,让学生们在阅读中练习地道的语言表达,在潜移默化中厚植中华文化之根,带领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推介中华经典,在“读”与“演”的过程中,积累中华文化“蓄水池”,提高跨文化交流“源动力”。“中国故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培养把中国故事讲到世界的新力量。”志愿者张子涵说道。
人文与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王粲表示,英语志愿服务活动是学院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推动实践育人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学院将继续挖掘专业优势,发挥社区实践育人优势,探索更多元、更高质量的志愿服务模式,助力中小学提升学生全球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和文化传播战略贡献力量。(通讯员 徐卫晓 李嘉莉 赵艺萌 王云霞)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