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正胜检查分类垃圾。臧千茗 摄
李秀贞。陈小川 摄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一群人,他们秉持“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信念,无论严寒酷暑,不分昼夜守护着大家身边的干净整洁,他们就是被誉为“城市美容师”的环卫工人。在山东省第30个环卫工人节来临之际,晚报记者探访了多个街道社区的环卫工作,记录环卫工人用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责任心扎根环卫一线、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的故事。
二十余年
练成生活垃圾分类“多面手”
10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金湖路街道亢家庄社区。在金坛支路21-23号生活垃圾分类厢房处,62岁的亢正胜正在指导居民分类投放生活垃圾。对居民错误投放的垃圾,他会迅速用夹子捡出,并按类别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亢正胜目前担任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与这项工作打了20多年交道。
每天从早上6时30分到晚上8时30分,亢正胜都要往返于都市逸品和康嘉景园小区两处垃圾分类点,指导居民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在工作结束前半小时,亢正胜会再次检查分类垃圾,把混在其他垃圾里的厨余垃圾挑出,提升分类的精准率。社区负责人刘鑫说:“在都市逸品二期小区创建生活垃圾分类五星小区的过程中,经他指导的居民小区常常‘收获满满’,纯净厨余垃圾每天能达到60多公斤。”
虽然这份工作没有丰厚的报酬,但在亢正胜看来,生活垃圾分类对于社区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选择做生活垃圾分类指导员,就是想把小区弄得干干净净。说得长远点,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是很有意义的。”
亢家庄社区居民户为5700户,常住人口达11500余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挑战重重。晚上工作时,路灯光线常被高树挡住,生活垃圾分类厢房内光线较暗,亢正胜需佩戴头灯照明进行检查。偶尔遇到居民随意丢垃圾,他会马上清理干净。他耐心坚持,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信任和支持,大多数居民十分尊敬他。“在指导大家垃圾分类时,居民会跟我说记得要戴口罩、戴手套,非常关心我,我很开心。”亢正胜说:“社区每年都会发放工作服,我已经有六件了。它们颜色不同,用完了我都会洗好,保存在家里。”这些衣物,每一件都承载着他对事业的执着与热爱。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在于宣传和普及。因此,亢正胜不仅是指导员,也是宣讲志愿者,是个“多面手”。每周二,亢家庄社区都会开展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相关的讲座,从儿童到老人,从上班族到家庭主妇,讲座面向各种社会群体。亢正胜参与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耐心讲解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用丰富的实践经验告诉大家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应当投放到相应颜色的垃圾箱中,让生活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册、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亢正胜在指导居民投放垃圾时,发现居民的垃圾分类准确率大大提升,他使垃圾分类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未来,记者问道:“你还会一直做下去吗?”亢正胜眯起眼睛,微笑着回答:“当然啦。生命在于运动,做这份工作不仅对环境好,还可以强身健体,一直做到干不动的那天吧!”他爽朗地笑起来。
一千多天
守护社区卫生当好“看家人”
城阳区夏庄街道郝家营社区有1700多名居民,从1992年起陆续开展旧村改造,是周边闻名的富村。10月23日下午,记者来到郝家营社区,去年新修的柏油马路干净整洁,居民楼下的石榴树挂满了拳头大的红果,十分喜人。
“社区一共四个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每天处理居民生活垃圾两吨左右。居民已经住上楼房30多年,生活习惯与以往住农村平房有了很大的变化。”郝家营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21年社区撤桶并点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之后,居民很快适应,一方面出于共同维护家园环境卫生的公心,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李秀贞年近70岁,是社区四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者之一。年轻时她在村里干过妇女工作,性格开朗、待人热情,邻里之间谁家有事她都主动帮忙,有群众基础,这让她干垃圾分类工作得心应手。“生活垃圾撤桶并点、定时定点投放刚开始施行时,居民来扔垃圾,我便上前让大家分清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村里熟人看到是我,都不好意思乱扔。这样一天天坚持,多数居民渐渐养成了生活垃圾分类的习惯。” 李秀贞告诉记者。
李秀贞干垃圾分类工作已经3年。早晨6时到9时,下午4时到6时,她像钉子一样准时站在社区垃圾分类投放点旁指导分类,帮助老人扔垃圾,及时打扫投放点卫生。“说起打扫分类投放点的卫生,标准和打扫自家卫生一样。垃圾桶的边沿容易脏,我每天都擦一遍。” 李秀贞说。记者采访期间,一名居民把一袋装着花生皮等厨余垃圾的袋子娴熟地扔进了“绿桶”。
除了每天“钉钉子”, 李秀贞经常把家里事情先放一放,一有时间就参与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活动中来。她设计了简单易懂的分类指南,发放到每家每户,确保每位居民都能掌握正确的分类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居民的参与度,李秀贞还创新性地引入了积分奖励机制。居民通过正确分类垃圾,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积分可以在兑换点兑换日常用品。“多唠叨几句,大家听进去了,觉悟了,分类也就水到渠成了。” 李秀贞说。
“三年时间,1000多天,你一天都没有缺过岗吗?”面对记者提问,李秀贞给出肯定的回答:“是的。别看我年龄大,一年下来连一次感冒都没有,也没有高血压高血糖等老年病。”记者从李秀贞的笑容中看到了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耐性,对脚下这片土地的热爱。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 实习记者 臧千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