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州市铺集镇姜家庄村,每天7时许,一辆大巴车准时发车,载着该村“夕阳红”务工队前往源氏木语智慧家居产业园,开启一天的工作。这支平均年龄62岁的队伍实现“再就业”,得益于铺集镇推出的党组织领办劳务服务队模式。
老年人口的社会经济参与是我国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力量,是增进老年人福祉的重要资源。今年8月,胶州市铺集镇在调研中发现,镇内50岁至70岁闲置劳动力数量较多,并且对继续劳动有着强烈意愿。然而,村民个人与企业沟通务工时,往往面临着薪资水平不高和人身安全缺乏保障等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铺集镇党委着手研究就业“适老化”服务。
在姜家庄村所在的巩家庄新村,新村党委发动组织起6支劳务服务派遣队,与源氏木语、耀恩玻璃等5家企业签约,引导75名村民实现“再就业”。
“老年村民在企业主要从事摆件、打包等工作,对体力要求相对较低,每人月薪可达4500元以上。”姜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杜海涛介绍,村集体特别为“夕阳红”务工队提供车辆接送服务,为老年人就业提供极大便利。
在铺集镇西皇姑庵村,村“两委”通过盘活闲置幼儿园,对外招租引进手工作坊,带动3个自然村17名老人“再就业”,每人日薪100元,村集体每年还可获得近万元房屋租金,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
“我上了年纪,出不了远门,又不愿意在家闲着。现在有了这个手工作坊,我在本村就能‘挣工资’。”西皇姑庵村村民赵清江说。
“推动有需求的农村老年人口再就业,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也极大提升了他们的社会价值感。”铺集镇党委书记刘大庆介绍,该镇将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拓宽就业渠道,提供更多种类的工作岗位,满足不同年龄村民需求。同时,加大对劳务服务队的培训力度,增强老年村民就业竞争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萌 通讯员 辛航)
责任编辑:杨小萌
(作者: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