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淘吧 > 正文

六年“飙升”60位!青岛在这项排名中来到全球第20位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放大坐标、扩大视野,青岛在全球科技创新的版图中“显示度”越来越高。

日前,作为联合国下属组织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了《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的全球百强科技集群数量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其中,青岛排名全球第20位,较2023年再提升3个位次;居全国第八位,排名与去年持平。

全球创新指数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康奈尔大学、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共同创立,每年对全球约130个国家和经济体的顶层创新能力进行排名,被认为是全球经济创新创造的风向标,也是各国经济决策的重要参考,备受世界关注。

在这样一份榜单上进入“第一梯队”,代表青岛在全球科创赛道中有了新的定位,“国际范儿”气质更加突出。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岛正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进一步做好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这道“必选题”,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01

头部阵营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从2007年起发布《全球创新指数报告》,至今已发布了17版。其中,报告自2017年开始对全球科技集群进行排名。

这场一年一度的世界创新“大比武”中,青岛成为了全球上升速度最快的集群之一——

2019年,青岛首次上榜,排名全球第80位;2021年,全球第69位;2022年全球第53位;2023年,全球第23位;2024年,全球第20位。

图片

2024年,青岛排名全球第20位。

具体来看,报告主要分析相关集群最近五年PCT专利和SCIE论文数量等指标,从而确定全球科技活动最活跃、最集中的城市或地区。青岛在其中透露出了不俗的实力。

PCT专利申请量是体现产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衡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尺。

2019至2023年期间,青岛PCT专利申请量8442件,在百强科技集群中位居全国第5位,主要涉及热学、其他消费品、计算机技术、光学、数字通信、测量以及视听影音技术等领域。其中,申请量位列前三的单位是海尔空调、海尔洗衣机和海尔冰箱、占全市44%,明显高于其他企业,头部企业的马太效应更加突出。

SCIE论文被广泛认为是评价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与医学研究水平和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2018至2022年间,青岛SCIE论文数量为4.7万篇,在百强科技集群中位居全国第13位,主要涉及化学、工程学和地球科学等领域。其中,论文发表数量前三的单位是青岛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在多项有关科技创新的指数评比中,青岛都表现不俗。

例如,科技部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3》显示,青岛在非直辖市创新能力排名中位列第十位;再如,前几天,在人社部国外人才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年度“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上,青岛第十三次上榜,排名全国第七位。

此外,在赛迪顾问发布的“科技创新百强市”、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全国城市科技创新引领力”、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全国双创领跑型城市”等榜单中,青岛都是“头部阵营”中的“常客”。

02

青岛路径

科技创新发展指数,衡量的是城市的科创引领力。在该领域排名渐升,是青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结出的“硕果”。

高能平台是资源耦合互动的集聚地,也是颠覆性成果诞生的“高产区”。青岛健全国家、省、市三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体系,以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创新创业共同体、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为代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总数已超1500个。

图片

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牵头研制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

在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实现“贴地飞行”;在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稻品种与配套技术在国际上遥遥领先;在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制备出的锂离子电容器单体循环寿命居世界领先水平……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目前,青岛有近8000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学研协作体系稳固,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道路更加通畅。去年底,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65.71%,高出全省14.35个百分点。

青岛天仁微纳建成大幅面、高精度纳米压印光刻生产线,打破微纳加工领域的国外垄断;海信突破高像素密度8K光学引擎照明与成像关键核心技术,推出了全球首款8K全色激光电视产品;青岛思锐智能研发出国内首台能量达到8兆电子伏特的高能离子注入机,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城市创新的“密码”,是推动城市能级提升的关键抓手。现在,青岛人才总量已经突破280万,其中不乏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核心”人才和享誉全球的外籍人才,与城市同频共振。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核能院院士吴宜灿领衔的凤麟核团队研制的国际首台高分辨率智能中子照相机在青岛面世;在2023年度山东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远藤常博的助力下,青岛研制出高水平的永磁电机变频控制算法,打破了海外企业的技术垄断……

搭建平台、壮大企业、引育人才,青岛不断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的动能更加强劲。

03

科技强市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扑面而来、科技创新资源战略布局深度重构的当下,锚定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城市、高水平建设科技强市,青岛要进一步在全球坐标系中审视自己,扬长补短,在世界科创舞台上有新作为。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青岛就旗帜鲜明地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放在“十个奋力争先”的首位。今年以来,以此为指引,青岛为科技创新这个“一把手”工程谋划了更清晰的发展路径。

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青岛科技创新领域的重磅政策如雨后春笋,从顶层设计到海洋特色,从研发投入到科技金融,力图形成一张密集的“政策网”,为青岛下一步加码建设科技强市绘制“路线图”。

在大方向上,致力于从“科技强”到“产业强”,把“加快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新动能”放在首要位置,“分门别类”地为不同产业找突破口。

图片

使用海信8K AI画质芯片的高清电视产品。

对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等优势产业,通过“强链”突破制约产业升级、影响产业韧性的技术难题;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兴产业,通过“建链”满足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的新需求;对基因与细胞诊疗、深海极地开发等未来产业,通过“布链”推动原创性、颠覆性技术突破。

在优势特色上,主打海洋这张“蓝色王牌”,实施“海创计划2.0”版,聚焦建设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海洋科技创新中心。

锚定海洋信息、船舶与海工装备、智能航运、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现代海洋渔业、海水淡化与海洋能等6个优势产业以及海洋物联网、深海开发等2个未来产业,青岛将配套开展海洋高端平台建设、海洋产业创新引领、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海洋科技型企业培优、海洋高层次人才引育、海洋国际合作拓展等六大工程,推动产业能级再提升。

面向未来,青岛要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引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以海洋科技创新为特色、以科技研发投入为保障,持续发展新产业、发现新模式、塑造新动能,不断在科创赛道中进位争先。

记者|耿耿      编辑| 张晋

制作|王萌‍‍

图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