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首要问题
9月,重庆高新区与四川天府新区再次携手,支持构建西部科学城重点产业专利池,以降低专利许可交易和技术推广成本,加速专利产业化进程。这样的跨区域“牵手”已在成渝地区屡见不鲜。其背后还是得益于顶层架构的通畅。2021年10月,国务院发文支持包括成都高新区、重庆高新区在内的成渝地区以“一城多园”模式加快建设西部科学城。随后,科技部等部委、川渝两省市也联合印发相关意见。现在,西部科学城融合发展成效显著,预计到2025年高技术企业将突破7000家。从全国层面看,跨区域协同的创新高地正成为先进地区的普遍选择。南京百家湖硅巷、秦淮硅巷,西安高新区内的碑林环大学创新产业带,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等都具有鲜明的高位统筹、全面部署特点。在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经历过发展高速期,也吃过欠缺顶层谋划的亏。过去,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因分散在不同行政区,地理位置上无法集聚,一度存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核心数据无法收集等问题。由于难以形成发展合力,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曾掉出“第一梯队”。意识到问题后,青岛通过创新成立“青岛市国家高新区管理专题委员会”,强化对国家高新区“一区多园”的统筹管理和职能协调,叠加培育分园区等举措,扭转了下行趋势,取得在全国高新区排名中两年上升7位、位列全国第13位的阶段性成效。目前,青岛正规划设计一条科创大走廊,涉及崂山区、李沧区2个行政区和蓝谷功能区,建设过程中必然需要产业、人才、技术、资金等各类要素深度融合,而对杭州、宁波,成都、重庆等城市的调研,必然能为青岛科创大走廊的顶层机制设计带来新启发。 位于中德基因科技产业培育园区内的华大基因02
突出特色
园区发展要高度聚焦、突出优势产业特色,这是一流科创园区发展过程中被反复验证的重要经验。西安高新区内,新能源汽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五大主导产业今年前七个月总产值超过2081亿元。成都高新区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数字经济是主流。为了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成都从2022年开始计划五年推出总计3000亿元产业基金。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东西向仅有39公里,但聚集了阿里巴巴总部、VIVO全球AI总部、字节跳动等诸多头部互联网企业。以此视角审视青岛,目前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作为区域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尚未完全释放,存在“城市强但园区弱”的态势;相关园区内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高科技需求”产业占比仍偏低,需要进一步提高创新策源力、增强成果转化力。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为每个产业园区的资源禀赋精准画像,让其形成各具产业特色的“科技群峰”,助推青岛科技强市“主峰凸起”。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如,胶州湾北部主园区确立发展以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保障的产业体系;青岛轨道交通产业示范区聚焦高铁地铁整车生产、关键核心系统研发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助力我国轨道车辆绝大部分核心技术国产化;蓝色硅谷核心区集聚海洋产业发展新动力、中德基因科技产业培育园区聚焦基因科技产业、莱西市新能源汽车培育园区着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壮大…… 胶州湾北部主园区03
更高维度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还存在于更广泛的维度中。在西安高新区,调研人员发现在锚定“硬科技”之外,城市的休闲、文旅等“软服务”对吸引高科技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西安嘉会坊街区,通过设施更新、要素注入、功能打造和文化营造,吸引了樊登书店、喜马拉雅万物声等20余家文创机构和200多家咖啡、潮饮等品牌。此外还经常举行咖啡节、创客集市等商业活动。如今,嘉会坊已成为“科技+文创+商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城市新地标,为西安高新区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才。近年来,青岛部分地区开始面临老旧楼宇再利用难题。而通过科技为城市更新注入活力,推动产城融合发展,也是青岛前往各地学习的重要方向。在南京秦淮硅巷和百家湖硅巷,有别于单纯的经济开发区和传统的科技园区,两个“硅巷”更像是集产业、人文、生态等要素于一体的复合创新空间。相关调研报告这样总结:它们脱胎于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双向互动,基于城市存量空间,通过对老厂区、老楼宇、老园区等低效载体更新改造,“嵌入式”植入一批创孵空间、产业社区、科创园区,有效解决老城区空间有限、创新不足、产能不济等发展瓶颈。“真经”要学、要悟,更要与本地发展实际相结合。目前,相关经验已经或者正在内化成青岛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新逻辑,助力青岛高新区“一区多园”和科创大走廊建设。记者|耿婷婷 编辑|王萌 制作|宋尉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