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出击|新能源车维修短板快补上

    更新时间:2024-09-28 04:50  

“修车难”是新能源车主的“头疼事”,维修企业数量少、汽修人才不足——

■在某新能源汽车特约维修店,汽修工在检修车辆。

■诉求来源

12345·青诉即办

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

党报热线82863300

■话题热度 ★★★★★

新能源汽车以智能、环保、用车成本低等优点,成为市民购车优选,众多燃油车主“弃油转电”。截至今年8月底,青岛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3万余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保有量增长44%,而且一年来新增挂牌汽车中,新能源车占比超过八成。

新能源车虽广受好评,修车却成了车主们的“头疼事”。据记者梳理统计,今年以来,12345·青诉即办、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收到的有关新能源汽车“修车难”的诉求约120条。部分新能源车主反映,4S店的维修水平参差不齐,而众多传统汽修企业又缺少维修技术。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新能源汽修企业较少、维修人才不足,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新能源车维修短板亟需补齐。

车主修车“没得选”

传统门店“修不了”

目前,绝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处在质保期内,车辆发生故障后到品牌4S店维修是车主首选,部分新能源车主反映,车辆发生故障,在4S店反复维修,却还是修不好,又找不到其他地方维修。

去年11月,胶州市居民沈娟(化名)在某4S店购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没过多久,车辆出现了中控系统缺电的问题。“系统缺电时,车门锁死,钥匙打不开,今年车已坏了3次。”沈娟称,每次检修都只是暂时排除故障,而且4S店的工作人员称车辆故障原因是天气和用车习惯,不能保证下次不会发生故障。

“每次修车都要排队,光故障检测就要等一天,再加上维修和测试,修一次车得花4天时间。”沈娟称,她曾求助生产厂家,但工作人员告知,车辆只能在4S店维修。她也曾找市面上的传统汽修店,但多家门店答复“修不了”。

实际上,绝大多数传统汽修企业不具备维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37岁的李兴(化名)在李沧区经营一家汽修店,从事燃油车维修工作超过15年,一直没有涉足新能源车维修业务。“店里没有相关设备,技师也不具备维修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李兴坦言。有23年机械维修经验的汽修工人胡师傅面对新能源车,只能做一些换胎、补漆、充气、洗车等基础服务,因此不少“油转电”的老客户流失了。

据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青岛市各类汽车维修企业约有2800家,从业人数超1.5万人,其中,包括品牌4S店在内能维修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仅有百余家,独立的综合类新能源车维修门店更少。目前,没有获得授权的燃油车维修企业很难从事新能源车的维修业务。

技术更新迅速

汽修人才不足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品牌4S店在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环节之所以存在短板,原因是汽修人才短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处于初期阶段,造车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快,有些技术更新甚至是颠覆性的,现有售后维修人员技术更新不及时、经验积累不足。

科波拉汽车咨询服务(青岛)有限公司创始人、CEO王浩认为,新能源车售后维修人才的培养速度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虽然培训机构、职业院校设立了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但目前还没有固定、成熟的实战教材,授课教师也在一边自己学习,一边培训学员。即便科班出身的汽修人才也不一定能跟上“三电”(电池、电控、电机)技术的升级速度。

目前,有些新能源汽车4S店的维修业务还需要借助“外援”。“40%的故障需要厂家支持才能修复,而厂家工程师的响应时间从半小时至2小时不等,所以维修效率不高。”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的售后负责人张雷(化名)说。重庆中路上的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不具备电池维修能力,若所售车辆电池发生故障,必须求助于电池厂商授权的第三方机构。

采访中,多家新能源汽车4S店的售后负责人称,目前店内负责新能源车维修的技师大多是“半路出家”,有技术、有经验的比较少。“店内大部分技师从维修燃油车转行到维修新能源车,虽然参加过厂家培训,但能力和经验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张雷说,随着新能源车销售量的增长,售后业务增大,店内至少缺两三名高水平技师。另一家新能源汽车4S店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两个月前,该店发布了招聘新能源车维修人员的信息,但收到的简历屈指可数。

根据工信部《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有103万人。其中,新能源汽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的人才空白。

另外,业内人士指出,部分新能源汽车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优先在城市布局汽车销售门店或展示中心,但缺乏配套售后服务。尤其在三、四线城市,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门店的检测、维修能力相对偏弱,尤其难以高效解决“三电”系统的问题。

“新技术”门槛高

“老师傅”跨界难

虽然传统汽修企业数量多、拥有机械维修技术成熟的从业人员,但由于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门槛高,这些传统汽修企业“油改电”存在跨界壁垒。

据了解,目前,各品牌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并未开放,传统汽修企业难以获得厂家授权。如果新能源车的故障涉及“三电”系统,传统汽修企业根本不会修也不敢修。“如果没有获得厂家维修授权、技术支持和配件供应,第三方机构短期内很难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青岛市运输事业发展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

另外,新能源车的“三电”系统、辅助驾驶系统、智能座舱对于传统机修工人来说是全新技术。

王浩介绍,燃油车多以机械故障为主,技师通过看、听、摸等手段基本可确定车辆故障,机修经验在燃油车维修服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新能源汽车具有更复杂的电子与控制系统,如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充电系统等,这些系统部件一旦出现故障,需要使用更为精密、低误差率的专业工具、设备和方法来检修。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的工人要考取低压电工证,了解电机、电控、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各部件之间的控制逻辑、通讯方式,掌握高压电的安全防护措施和规范操作方法,还要通过一两年的实操,提升动手能力和问题应对能力。

“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是电池,可输出数百伏高压电,技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通过相关单位或机构认证考试才能上岗。”王浩介绍,大多数传统机修工人尚未构建起新能源汽车的电气化知识理论体系,转型难度较大。

另外,传统汽修企业新增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需要改造工位、购置绝缘维修工具、安装高压电设备等,这对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相对偏低,而且多数车辆还在质保期内,传统汽修企业转型从事新能源汽车维修,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李兴说。

多举措培养人才

多品牌维保共享

我市部分职业院校的汽修专业设置了新能源汽车培训课程,通过校企合作、建设实训基地等方式,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比如,2023年青岛交通职业学校与比亚迪公司签订了开设订单班协议,定向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维修人才。

“车企为学校组建项目技术团队,建设实训基地,提供技术支持和教学课程,学校师生可以参与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讨会、师资培训、技能大赛等活动。”青岛交通职业学校招生实习处主任王德辉介绍。

青岛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晋祎建议,除了职业院校加大定向汽修人才培养力度外,车企也要建立工程师“下沉”机制,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工程师进店指导、培训一线维修人员,提升4S店的服务水平。另外,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应发挥主导力量,不定期组织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培训,通过线上线下课程、实践操作、考核认证、入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

“浙江省去年出台了《完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促进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方案》,探索多品牌新能源车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打通新能源汽车维保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到2025年将建成新能源汽车维保服务网点500家以上。”刘晋祎认为,建设多品牌新能源车共享服务中心的做法值得借鉴,可以最大化整合各方优势、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对新能源车的维保服务水平。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维保需求势必增大,部分传统汽修企业实现转型或许可补足维修短板,这离不开车企、‘三电’生产商的支持。”王浩建议,在保护核心技术的前提下,车企可适度开放售后服务技术,扩大维修授权范围,增设服务网点,给车主更多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