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20日讯 9月19日至20日,青岛市第二期“筑基计划”课程培育指导与教练员教学能力培训会在崂山区山东头学校(青岛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崂山分校)举行,部分区市教研员、“筑基计划”教练员和骨干教师代表共计308人参加本次会议。
开幕仪式上,青岛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崂山分校执行校长范磊向与会的领导和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希望老师们能在两天的培训中收获满满。市教科院高中课程教研员魏清泉要求老师们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将专家的理论和同行的经验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持续高质量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工作。
“跨学科的本质是以学科交叉和融合的方式表达知识积累的特定知识体系,它比单学科具有更广涵盖面。”现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教学博士生导师李志超以《跨学科课程开发与实施》为题,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向老师们阐述了项目式教学的特点和实践方式,提倡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进行跨学科主题设计,在项目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教练、山东省物理竞赛主教练张立彬带来《物理科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专题报告,他梳理了“双一流”高校强基计划的录取方式,分析了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并强调强基计划不仅仅是一种招生方式,更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的培养方案。张立彬从自身工作经验出发,认为初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要坚持三点:早发现早培养、数理兼顾宽出口、竞赛高考两不误。
青岛市强基计划首席教练员、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级教练员江涛做了《数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教学》专题报告,江涛首先介绍了初中段数学拔尖创新人才的素养特征。他建议应全方位观察学生,以迈好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步。在课程内容展示环节,江老师建议建设兼具基础性和适应性的数学课程体系,基础课程夯实学科基础,拓展性课程回应学生个性差异,研究性课程适合探究性强的学生。他强调义务阶段的拔尖创新人才应以形象为主,让学生在体验中夯实基础知识,开发创造力,以促进学生具身体验为核心。
青岛实验初中教师钟晓彬展示了一堂筑基课例《再探内能》。课堂上,他发布了项目式学习任务,继而抛出问题:饮水鸟是“永动机”吗?激发学生思维,引发深入思考。在整个课堂中,钟晓彬通过假设饮水鸟头部水份蒸发所吸收的周围空气的热量是它运动的原动力,继而推理出饮水鸟头部水份蒸发吸热越快,饮水鸟运动越快,让同学们得出影响水份蒸发快慢的因素。钟晓彬针对这一实验现象制定不同方案进行分析,推翻假设,引导同学们得出结论并深入探究饮水鸟的工作原理:通过头部水份蒸发,上方玻璃泡中乙醚蒸气受冷液化,下方玻璃泡中乙醚不断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而汽化,上下玻璃泡内的压强差,引起了乙醚在玻璃管中向上运动,引发小鸟重心移动,使小鸟运动“喝水”。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含蕴深长,余音绕梁”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教研中心课程教育部高中课程教研员魏清泉用三句话点评道。他表示,整节课钟老师娓娓道来,引导学生不断探究,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同时他指出了课例中的不足之处:课堂中老师局部观察力度不够,思考的深度不够。
青岛一中琴岛学校、青岛二十六中、青岛三十九中高新分校、青岛六十一中中和青岛实验初中分别就创新拔尖人才课程建设做了经验分享。五所学校在筑基计划课程建设中各有特色,丰富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知识体系构建、项目主题设计、课堂评价等方面,为老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此次培训为青岛市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进阶提升的平台,展现了“筑基计划”在创新、思维、实践探究方面的成果,以及青岛实验初中教育集团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新样态。“青岛市‘筑基计划’将继续基于项目式学习和跨学科教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基础。”(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世锋)
责任编辑:王臻
(作者:王世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