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9月6日讯 科技成果转化是连接创新和产业的重要桥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市南区坚持产学研协同发展,推动创新成果从科研院所走向企业、从实验室跃上生产线,实现更大创新价值。
截至今年上半年,市南区登记技术合同560余项、成交金额超21亿元,同比增长151%。市南区以科研优势推动现实生产力发展新优势,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进步新动能,蹚出一条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面向“上游”,市南区致力促进前沿成果的产出,搭建各类高能级创新平台,打造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坚实底座”。
3月,2024·青岛首届高校设备资产智慧管理研讨会成功举办;6月,科技引领 经贸共赢——青岛国际产学研交流会成功举办;7月,青岛蓝色种业研究院在市南区正式揭牌……上半年,市南区发布了《市南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完善重点实验室育成体系,建设区级重点实验室27个;新增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3个;33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国家、省、市级科学技术奖励。
服务“下游”,市南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推动科技与产业紧密融合。将“实验室”的成果转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大市场里的商品,打通创新与应用的“任督二脉”。
百事基材料(青岛)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大生物材料研发的“四新经济”代表性企业,主导研发功能性大生物纤维产品,通过专利技术从特定的天然生物中萃取有效活性分子,将生物学活性赋予材料,填补了新型稳定高性能生物功能性材料的技术空白。然而,作为本土企业,却面临着本地产业合作契机少、信息不足、订单短缺等问题。
为此,市南区企业服务中心走访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链接资源、精准对接,举办市南区大生物材料产业链资源对接会,组织大生物材料等相关企业16家与百事基公司面对面洽谈,现场与其中6家企业达成了意向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离不开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海氏海诺集团是一家集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生物科技企业,在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的“牵线搭桥”下,集团成功引进俄罗斯自然科学院惠觅宙院士团队,推动“透明质酸片段B-HA外用产品和注射液”等项目落地。
目前,该中心已在英国伦敦、俄罗斯圣彼得堡、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及上海、江阴等地建成协同中心。“通过开创‘出海三步曲’市场化服务模式,打通前期咨询、策划、出访,中期评估、匹配、整合,以及后期签约、实施、交付九个关键节点,我们为1000余家企业、高校院所提供海外工作站托管、产品进出口代理等服务,实现30亿元的数字贸易服务以及200亿元的技术合同登记。”中心主任赵中元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曹森 通讯员 陈乐)
责任编辑:杨小萌
(作者: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