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微观|“周一不闭馆”是博物馆与游客的双向奔赴

    更新时间:2024-08-10 10:50  

“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近年来,各地博物馆成为公众喜爱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尤其节假日期间,博物馆门前排起长龙,门票供不应求。然而,“周一闭馆”的惯例让不少外地游客错失参观机会。

近期,一些博物馆陆续宣布调整开放时间,取消“周一闭馆”的做法。例如,今年暑假期间,北京市属公园和中国园林博物馆取消周一文物古建院落、园中园、博物馆闭园(馆)的规定,全面开放接待市民游客;8月份每个周一,上海市的5家博物馆不闭馆,部分博物馆错峰闭馆;成都市的6家博物馆暑期暂停闭馆日,每日延长开放时间。

这些举措在网络上好评如潮。在门票难求、黄牛倒卖门票的背景下,博物馆增加开放时间,是对公众需求的积极回应,充分彰显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意识。

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文物的场所,更是社会教育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目前,全国已建有博物馆6800多所。仅2023年,我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万余个、教育活动38万余场,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取消“周一闭馆”,意味着博物馆将更加贴近公众,给更多人提供接触历史和了解文化的机会。

当然,取消“周一闭馆”并非易事,博物馆需妥善安排员工轮休、馆舍维护、文物保养等事项。博物馆不仅要延长开放时间,还应不断提升相关配套服务,例如在展品更新、活动策划、观众体验等方面下更多功夫,满足参观者的多元需求。

“周一不闭馆”是博物馆与游客的双向奔赴。期待更多的博物馆顺应时代潮流和群众呼声,科学安排开放时间,优化服务供给,让更多的“闭门谢客惯例”变为“开门迎客常态”,更好地承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使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