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淘吧 > 正文

青岛的基因里,总要有一杯啤酒

图片

有态度的思想者前几天拿到了今年啤酒节的记者证,又进入到了一年一度的青岛啤酒节时间。

哈啤酒、吃嘎啦、洗海澡,这三个词语一出,便有了青岛人的形象。海浪声声、海风轻柔,蛤蜊下酒、举杯畅饮,这是每个青岛人的幸福时刻。而在这三件事里,啤酒当仁不让,排名第一。

图片

今天上午,2024青岛国际啤酒节金沙滩啤酒城正式开门迎客。摄影:邢志峰

啤酒的“啤”字,是青岛人创造发明的。自从1903年英、德两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青岛人就最早品尝到并喜欢上了这种略带苦涩的醇香,并将其不断发酵、传扬。此后,舶来的“beer”本土化成了“啤酒”,最终让这个名词大行其道。后来,街头巷尾有了扎啤,用塑料袋打啤酒成为本地人的心头好。下班后打上几斤扎啤,捎上两个小菜,慢慢悠悠回家小酌,是每个老青岛最惬意的时刻。对他们来说,塑料袋里有成长见证、幸福时刻;玻璃杯里面有青春记忆、落寞情怀。一切复杂的情感,都可以用一杯啤酒来解决。前两天,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发来张照片,拍的是一家“哈啤酒 吃GALA”的小店门头。很巧,我看过这个故事。这个小店的老板叫瞿琳璐,在上海多年,还是愿意自称“青岛小哥”,是吹着海风、闻着啤酒香长大的孩子。为了找回那种大口喝啤酒、吃烤肉、吹牛皮的快意感觉,瞿琳璐开了这家小店,就为让外地的青岛人,喝上一口青岛啤酒,重新回味起“青岛记忆”。我不是青岛本地人,但我融入这座城市,就是在与啤酒的一次次相遇,一次次微醺甚至大醉中完成的。我进报社上班接到的第一个重大报道任务,就是参加青岛国际啤酒节的报道。近一个月的时间,我几乎每天都在啤酒城里呆着,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聊着,和不同的啤酒经销商聊着,和下了班带朋友来放松的青岛人聊着。不管和什么人聊,都会共同得出一个结论:青岛与啤酒,密不可分。虽然因为工作关系我没法在啤酒城里喝酒,但这段经历让我迅速而又深入地了解了青岛这座城市,了解到啤酒在这座城市中意味着什么。啤酒节结束,报道组在啤酒城聚餐,我终于进入了一个月来想而不得的“啤酒时刻”。在老家平时只偶而喝点儿白酒的我,发现坐在夏夜的大棚里,喝着清爽冰凉的啤酒,是一种浓浓的惬意,不知不觉,我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喝断了片”。不同于白酒凛冽、黄酒醇厚,啤酒以清爽安身立命的同时,又兼具激情与浪漫。在我看来,啤酒节,正是展现啤酒所有特性的最佳载体。听老同事说起,1991年,“青岛国际啤酒节”第一次举办的时候,会场的踊跃与沸腾,印证了青岛人怎样的呼唤和期待,这座城市的最隆重节庆就此奠基,从此再无缺席。

图片

第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花车巡游。资料照片

同样,啤酒节也是青岛城市物质最适合的展示平台,青岛的开放活力,青岛人的热情好客,在白色的啤酒泡沫中一一显露。啤酒塑造了青岛的城市气质,啤酒节则让这种气质品格名扬四海,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慕名而来。

在这个市民节日的营造上,青岛融汇进了自身的各种活跃因子,让其拥有了斑斓的色彩与柔韧的身段,一路风姿绰约。2005年,啤酒节就荣登中国十大节庆排行榜榜首,入选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节庆”。2021年,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发布品牌价值评估报告,青岛国际啤酒节品牌价值为368亿元。今天,啤酒节早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啤酒盛会,成为千百万人纵情欢乐的舞台。

图片

啤酒大棚里,人们举杯相庆。摄影:邢志峰

对这座城市的观察者来说,啤酒节永远是一个好的窗口。它标示着城市发展的脉搏,具有了某种史诗般的意义。制造激情与欢乐之外,每一届节会都会与城市的发展观照契合,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时代标记。我跑了很多年啤酒节,虽然只从照片上见过当年在汇泉广场举办时的样子,但从崂山啤酒城到现在的西海岸金沙滩啤酒城,正合城市开发建设东进、西跨的节奏。因为一杯酒,爱上一座城,也因为一杯酒,成为这座城的一部分。如同海明威笔下的巴黎,只要你在这里生活过,城市和啤酒都会与你同在。记者 | 王凯     编辑 | 赵笛     制作|宋尉嘉

图片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