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99岁患者成功治愈,医改成果加速涌现

来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更新时间:2024-07-08 14:2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7日讯 “我父亲是1926年出生的,祖籍是海阳市,曾是八路军。1976年,父亲因为工作调动来到莱西市,从此就在这里安下了家。父亲的身体一直很硬朗,近段时间出现了不明原因的腰痛,无法翻身,活动受限,不能安稳入睡。听说莱西市人民医院现在有青岛市立医院的专家长期坐诊,我们就带着老人过来了。”年逾古稀的董先生如今还是“孩子”的身份,提起自己的老父亲,他既自豪又心疼。经过青岛市市立医院坐诊专家的精心诊疗,99岁的董大爷成功治愈。这位老兵,用最诚挚的军礼,向专家致敬。

这是莱西医疗质量快速蝶变升级、医改成果加速涌现的生动缩影。莱西医改一年多来,成果在各方面加速涌现:一台台莱西“首例”高难度手术成功完成;莱西医疗服务更高效、就医体验更好、群众满意度大幅提高;莱西医改从3000多案例中脱颖而出,入选全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标杆实践案例”;莱西市中医医院获评青岛市区域中医医疗次中心建设单位;莱西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获得2024年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高质量医疗技术和服务吸引患者“回流”

一周前,99岁的董大爷开始出现不明原因的腰部疼痛,翻身及坐起时格外明显,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青岛市市立医院莱西市医疗集团人民医院。接诊医生给予查体并结合磁共振检查后,诊断为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

董大爷的家人一听着急了,这样的高龄,腰椎骨折可如何是好?听说老年人长期卧床会导致多脏器衰竭、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而且,目前剧烈疼痛怎么办?

经过详细的评估后,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青岛市市立医院莱西市医疗集团脊柱外科中心常务副主任兼莱西市人民医院骨二科(脊柱外科专业)学科负责人彭国栋主任决定为老人实施局部麻醉下手法复位,经皮椎体成形术。

在脊柱外科团队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第二天,董大爷就可以起身下地了,腰部疼痛也明显减轻,避免了卧床不动的痛苦煎熬。彭国栋主任查房时问及老人的感受,董大爷声音洪亮地回答:“好!很好!基本上感觉不出疼痛了。感谢你们!”说罢,他抬起右手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彭国栋介绍说,腰椎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中是一个常见病,因为老年人骨质疏松,一些不起眼的轻微动作就会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经常是咳嗽一声、打个喷嚏或者转了个身就突然感到腰背疼痛难忍,这其实都是骨质疏松的缘故。经皮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达到强化椎体的技术。该手术的特点是创伤小,效果好,止痛效果立竿见影。

在青岛市市立医院专家“传帮带”下,越来越多“首例”高难度手术在莱西顺利实施:首例经皮肾镜超声波碎石取石术、首例膝关节单髁置换术、首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干阻滞阵痛术……莱西和周边县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品质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不仅吸引莱西本地市民“回流”,也吸引周边莱阳、招远等第居民纷至沓来。

“我前两天看新闻,听说青岛市立医院专家长期在莱西坐诊,专门和老伴赶过来了。”来自莱阳市的张翠珍老人饱受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困扰,行动不便。

给老人检查后,青岛市市立医院脊柱外科专家彭国栋精心制定了微创手术方案。术后6小时,老人就能下床正常活动,对彭国栋赞不绝口,“没想到20多年的老病根,让专家半天解决了!”

医改非坦途,莱西一路迎难而上

医疗服务水平不高、优秀专家数量少、年轻人才外流、本地医院同质化竞争等问题突出,很多群众宁愿奔波去青岛市区、莱阳看病,也不愿在本地就医……这些曾是莱西医疗多年来面临的困局。

如何让群众不仅方便“看上病”,更方便“看好病”?集团化办医成为关键探索。在充分调研、反复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2023年4月25日,莱西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正式吹响莱西医改冲锋号。

深化医改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支撑,国家重视、社会关注、群众期盼。然而,医改是一项世界性难题,是公认难啃的硬骨头。面对这一复杂工程,需要当地主政者以更大耐心、智慧和勇气,寻觅良方。莱西没有回避、退缩,而是选择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深化医改是一项艰巨任务,对于莱西,更是“涉深水区、啃硬骨头”。如何打赢这场攻坚战?莱西锚定目标,有的放矢:聚焦整合力量,扎实推进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聚焦优质高效,扎实推进高质量医疗服务体系改革;聚焦量质提升,扎实推进医疗人才引育方式改革;聚焦激活动力,扎实推进医务人员激励制度改革;聚焦普惠共享,扎实推进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牵牛要牵牛鼻子。之于莱西医改,扎实推进医疗机构集团化改革,就是“牛鼻子”。

在医院所有权及资产归属不变、医疗机构人员编制性质不变等原则下,莱西与百年老院青岛市市立医院深度合作,将辖区公立医疗资源打包整合组建莱西市医疗集团,青岛市市立医院输出品牌、管理、技术、人才,全面托管集团运营和日常管理,强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牵头医院综合能力,协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系统重塑莱西市医疗卫生体系和格局。

莱西市医疗集团参照县域医共体“一盘棋”“一家人”“一本账”的改革思路,以莱西市医疗集团为龙头,整合辖区5家市级公立医院、16家乡镇卫生院及N家社区(村)卫生所等医疗资源,构建“1+5+16+N”一体化运营新模式,对成员单位人财物、功能职责进行整合,牵头医院与各成员单位实行唯一法定代表人制度,通过行政管理扁平化、业务管理垂直化、专业标准同质化、文化氛围同源化,推动业务融合、医防融合、全专联合、慢病一体等。

青岛市优质医护力量、专业管理模式全面下沉莱西,形成医疗集团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发展的紧密型医共体模式,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专家常驻后,门诊量提升50%,许多莱阳、招远等地患者慕名而来。为保证诊疗质量,每天限号30个,经常有病人挂不上号,需要加班出诊。”莱西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刘振东深有感触,“提升是全方位的,诊疗理念、技术、服务等都有很大进步,尤其是复杂病诊疗。”“托管并不是简单派专家帮扶‘输血’,更注重管理服务体系‘造血’。青岛市市立医院现有管理体系、财务体系、医技体系等全部在莱西落地,全部按照三级医院标准执行。”莱西市医疗集团副院长李慧博说。

72万人“家门口”看病就医老难题有效破解

医疗管理运营体制改革开展一年多来,莱西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老百姓看病就医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医改动能得以有效释放。

优质医疗资源增加、诊疗水平明显提升。通过医改,莱西市从青岛市市立医院引入82名常驻专家和37名特聘专家,平移32个重点学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妇产儿科等外转率较高疾病科室全部实现专家常驻。通过成立医疗集团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与青岛市市立医院统一门诊、手术、药品等方面质量管理标准,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标准“不降低”,群众在家门口的二级医院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一年多来,莱西市医疗集团完成手术量同比增长30.71%,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18.36%,与青岛市市立医院“同品质医疗”得到市民广泛认可。

群众就医更加方便、更加实惠。通过医改,莱西构建起了“市-县-镇-村”一体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大量优质医疗资源从青岛市区下沉到莱西,从莱西县城下沉到镇级直至村级,畅通了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渠道,整体医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基本实现“疑难重症不出市、大病不出县、常见病不出镇、小病不出村”。一年来,莱西市医疗集团县域内医保患者住院量和周边地区医保患者住院量均大幅提高,住院次均费用平均下降8%,大病重病患者向县域内回流、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向基层回流趋势日益明显,“费用更低、服务更好”成为当地老百姓就医的真实写照。

莱西医疗发展内生动力更强、潜力更足。通过引进青岛市市立医院管理团队和优质医疗专家,发挥传帮带作用,本地医院管理人员及医生的理念、技能、视野等得到全方位重塑,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医疗卫生健康事业中,人才最为重要。注重发挥名医效应,是莱西激活医疗人才引擎的重要一环。擅长达芬奇手术,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泌尿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侯四川;拥有国家发明和实用型专利3项,山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委员,消化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解祥军;从事消化内科工作30余年,山东省中西医消化学会委员、消化内科主任医师乔月芹;精通复杂心电图的分析,心内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林宪如……青岛市市立医院入驻莱西专家名医,涵盖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儿科、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等21个专科。专家们都是各自学科领域的精英,医德高尚、医技精湛,平日里更是“一号难求”。

未来,随着医改的持续深入,随着成效的不断释放,莱西市医疗服务水平有望进一步提升,逐步成为胶东半岛有影响的区域医疗中心。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医改是系统工程,难以一蹴而就。面向未来,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一切从人民需要出发,用医改力度提升民生温度,就一定能更好守护人民健康。(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责任编辑:杨小萌

(作者:李德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