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悬草熏艾、佩戴香囊,端午习俗中的养生道理一文读懂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10日讯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农历五月之时,天气寒热交替,各种虫蛇外出活动,邪气丛生,疾病频发,故而自古有“五毒月”之说。“五毒月”是从农历五月初五开始,即从端午节这天算起。“五毒月中有九天被称为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的第一天,是一年中阳气最旺之时的开端,祛湿养阳,在九毒日养生尤为重要。”10日,青大附院中医专家详细介绍传统端午习俗中的养生道理。

悬草熏艾

端午节在门上悬挂艾草熏艾避秽驱邪这一习俗自晋代就已普及。《蕲艾传》称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艾叶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是“寒毒”“瘀毒”的克星。艾灸身体穴位(如神阙、命门、关元等),可以养阳祛寒。在九毒日期间,采用传统艾灸的方法,进行脐灸、督灸、大灸等灸法治疗,也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此外,艾叶泡脚洗澡可以祛寒湿,活气血,养筋络;艾叶煮粥、做成艾叶糍粑,适量食用有祛除体内“寒毒”、温补脾肾等作用。

佩戴香囊

“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佩戴香囊,不仅是一种民间习俗,也是预防“风毒”“湿毒”“虫毒”的方法。佩戴香囊源于中医“衣冠疗法”,香囊中通常有艾叶、白芷、薄荷、藿香、佩兰、石菖蒲、紫苏、苍术等中药,具有芳香气味和挥发性的物质,可通过口鼻黏膜吸入,经皮肤经络循行全身,有驱邪避秽,行脾化湿等作用,可提高人体正气,预防流感等疾病的发生。

浴兰节

端午节又称“浴兰节”。屈原《九歌》云:“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端午时值仲夏,阳气旺盛,雨水增多,湿气丛生,古人在端午之日采用艾叶、佩兰、石菖蒲、桑枝、桑叶、缬草等药草沐浴,可以养阳气、祛“湿毒”,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食粽子

粽子以糯米为主料,采用芦苇叶、荷叶等包裹。中医认为,糯米有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而芦苇、荷叶有清热化湿等作用,适量食用糯米粽子可养脾胃,预防“暑毒”“湿毒”。部分人群可能吃糯米容易出现反酸等不适症状,可以改成黄米,黄米有养阴补虚的功效,可以预防“燥毒”,“角黍抱金”就是指黄米粽。粽子好吃,但要适量,很多粽子中添加了蜜枣、蛋黄、肥肉等,过多食用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脾失健运,易出现腹胀等不适。老人、小儿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群要少食。

赛龙舟

“动可升阳”,端午节是一年阳气至盛之日,赛龙舟等运动可以促进阳气升发。阳气升发,气机畅达,可改善郁滞,舒缓情绪,促进体内痰浊、瘀血等的排出,排解“郁毒”,预防“痰毒”“瘀毒”。运动养生需要适度,不可大汗淋漓,以微微出汗为佳。(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黄飞)

责任编辑:孙苗苗

(作者:黄飞)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