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约·相约山东】“威”你而来,千里山“海”好风光

来源:掌上威海微信公号    更新时间:2024-06-08 17:25  

6月7日,随着华夏城生态修复项目采访活动结束,“中国有约·相约山东”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威海站活动圆满落下帷幕。三天的时间里,国际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威海体验新渔民的生活方式,感受胶东传统渔民文化,聚焦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见证威海“蓝色产业”的澎湃动力。

“中国有约·相约山东”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活动由山东省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日报网主办,济宁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青岛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威海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承办,来自美国、英国、印度尼西亚等十余国的中外记者、专家、网络名人组成的采访团,以“边采访、边传播、边研讨”的形式,围绕乡村振兴、生态文明、产业发展等方面内容进行实地报道,多元、立体地向世界展示了“精致城市·幸福威海”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水青山绘就美丽中国画卷6月5日,采访团一行第一站来到威海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东楮岛村,这是一个三面环海的小渔村,有40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我国胶东地区海草房保留最完整的村庄之一,有“生态民居的活标本”的美誉,拥有“国家级最美渔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荣誉称号。

漫步在东楮岛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诗情画意般的渔家风情,集中打造的主题海草房民宿集群,实现了传统村落保护与优质资源开发的同步共赢。印尼安塔拉通讯社记者DESCA LIDYA NATALIA对东楮岛村的美丽环境赞不绝口,“这里非常的美,也很独特,特别让人着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东褚岛村将海草房的保护性开发与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相结合,在深入挖掘村落民俗特色的同时,积极发展旅游业,实现了海草房从“活起来”到“火起来”的转变,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6月7日,采访团走进威海市环翠区华夏城景区,从生态文明视角感受精致城市发展的新“脉搏”,见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之路。在生态体验馆体验飞跃华夏文旅项目之后,中国日报社英国籍专家Nick Ive说:“在我的镜头里,满满都是山海相连、自然生态与城市的共生之美。”

这得益于威海市执生态之笔,描绘高质量发展画卷,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实施环保工作和环境质量“双领先”战略,发展“含绿量”与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绿色生态理念渗透到城市发展的肌理,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有机结合的双赢路子,形成生态环境、区域经济共融发展的良好局面。

关键词:文旅融合

文化赋能唱响“乡村振兴曲”6月6日,采访团一行走进荣成市石岛管理区宁津街道渠隔村,村里的千年银杏树下奏响了渔家大鼓,渔家大鼓配合大镲、小镲锣和小锣,再加上胶东大秧歌,为远道而来的人们献上最热烈的欢迎礼。

伴随着欢乐的鼓乐,外籍媒体友人也投入其中,加入进欢庆的队伍中,越跳越热闹。在随后制作花饽饽的环节中,外籍媒体友人沉浸式体验花饽饽制作流程。越南VOV新闻记者Ngo Thi Bich Thuan表示,“好看又好吃,这里的花饽饽就像一件艺术品。”如今的渠隔花饽饽,注册了商标,不仅在当地很有名气,还借助电商平台销往了全国各地。

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如今,依托花饽饽产业的壮大,渠隔村盘活闲置的海草房,未来,还计划引入中医馆、汗蒸馆、咖啡馆、轰趴馆、非遗体验馆、研学基地等多种业态,构建一个以康养文旅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以特色资源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6月7日,“中国有约·相约山东”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活动在云栖民宿举办了“端午节主题”特别活动,通过开展包粽子、剪纸等体验活动,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也增进了外国友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包粽子很难,但中华传统文化非常有趣,甚至我们住的地方,都充满文化韵味,这一路的行程里,我们都深有体会。”美籍自媒体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大二学生Mahoney Lile Song说。Mahoney Lile Song所指住的地方是威海特色海草房民宿,近年来,威海市以多彩文化激发民宿绽放独特魅力,充分挖掘威海民俗、渔家文化、红色文化等人文元素,推动民宿差异化、品质化发展,满足游客“重个性、慢生活、深体验”的需求,推动传统产业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关键词:产业赋能

竞速蓝色海洋产业“新赛道”作为威海海洋文化旅游的明星样板,桑沟湾国家级海洋牧场利用海洋资源推出一系列有参与性、娱乐性、体验性的活动。6月5日,采访团一行在这里体验了海洋牧场垂钓、海鲜采摘、河鲀逗趣等丰富多彩的项目,感受桑沟湾以立体、生态、循环发展为特色,打造多元化海洋牧场的生动实践。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海洋牧场,美丽的大海,丰富的生物,让我们感受到美好的时光。”阿富汗籍自媒体人Mohammad Hashem Mohammadi说。从“索海为生”到“点海成金”,当下,预制菜成为海洋产业转型发展的新“风口”。6月6日,采访团一行走进石岛高端海洋预制菜产业示范园,感受本地特色——“石岛鲜食”的魅力。

“这些海洋食品很美味,而这个产业的发展也令人惊叹。”伊拉克电视台记者Thamer ALI Jasim表示。目前,威海已有预制菜收入过30亿元的好当家集团、赤山集团、石岛集团,过10亿元的鑫发控股、靖海集团、泰祥食品等一批龙头企业,“链”起百亿级产业群。威海“上菜”,全球“尝鲜”,乘着海洋预制菜发展的东风,威海积极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做优海洋食品加工产业,从冷链物流配套、科技支撑、品牌宣传打造、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扶持等多方面全力保障,海洋预制菜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擦亮威海“中国海鲜之都”“中国海洋食品名城”名片,推动海洋经济的空间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打造经略海洋新高地。

“这是一个宝藏城市,有太多惊喜和感叹!”中国日报网记者李馨说,三天的行程,让她沉浸式体验威海向海图强、沿海居民宜居宜业的生动场景,对这个城市充满了好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分享威海这个城市的精致和幸福,美丽和活力,让更多人认识威海,爱上威海。

监制丨殷洪军 

值班总编丨王岚

复审丨姜伟

文字|王璐瑶

图片|刘彬、付宇婷

视频|谷宝鑫

编辑丨鞠磊

责任编辑:周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