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在列车头部打卡。
本报5月26日讯 26日,青岛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满月。一个月来,6号线运送乘客超142万人次。作为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这条补齐西海岸新区南北向交通短板的“大动脉”,给市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出行便捷,也成为青岛地铁新质生产力发展应用的生动实践。
“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列入了今年市办实事。6号线作为贯穿西海岸新区中心城区的大运量骨干线,串联了西海岸新区各重要功能组团并覆盖了主要客流走廊,补齐西海岸新区南北向的交通短板。近年来,西海岸快线、1号线、6号线先后开通,在西海岸新区初步形成一个小型地铁网。家住市区、工作在6号线钱塘江路(青职学院)站附近的刘先生深有感触。随着6号线开通,他的通勤效率再提升。“从1号线北岭站上车,在王家港站换乘,下了6号线走5分钟就到单位了,这一个月是我工作这些年来最幸福的时光。”在刘先生眼中,1号线是他告别开车通勤生活的开始,6号线则是实现全程地铁通勤的最后一块“拼图”。
开通首月,1、6号线换乘站王家港站客流量为86万人次,同比增长30%。降低通勤时间、提高通勤效率,增长的数据是提升市民出行幸福感的重要佐证。而对张女士来说,6号线是一条亲情纽带。张女士家住灵山湾,父母住在福莱社区。6号线开通前,两位老人需要坐接近两小时公交车前去看望外孙,开通后大大节省了时间。6号线也是一条民生线,在钱塘江路(青职学院)站,不少青岛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的同学在下晚自习后乘坐6号线末班车回家。正读高二的吴同学就是其中一员。“6号线节约了20分钟左右的通勤时间。”吴同学说,“每天我都会记录下乘坐的列车车号。希望在高中最后一年,6号线陪我一路长虹,金榜题名。”
作为全国首个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工程,6号线实现了智慧运行、智慧运维、智慧建造全场景“轨道交通+人工智能”应用。极具特色的驾驶台开放设计更是让6号线一跃成为“网红”打卡地。TACS以列车为核心,将地面主要设备功能转移至车载设备上,并将传统“车—地—车”通信架构简化为“车—车”直接通信,直接获知前行列车的状态信息并独立进行计算,实现列车和车载信号的深度融合,具备更智能、更安全、更可靠、更有效率、更为灵活、更有效益、更易互联互通和旧线改造等特点。TACS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创新上真正实现国际引领,实现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由“从无到有”到“技术领跑”的跨越,极大提升了“中国智造”在世界轨道交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26日,6号线正式开通初期运营1个月,累计客运量超142万人次,TACS列车开行7708列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100%、列车正点率100%,16项行业关键指标中15项指标零触发,达到了既有线路历史最高水平。
6号线从刹车能量回收、列车牵引、车站空调等方面全方位应用绿色低碳节能工艺,应用飞轮复合储能、光伏发电等一批绿色技术。开通首月,6号线飞轮复合储能装置共节电34万度、减排二氧化碳340吨,光伏发电1.3万度、减排二氧化碳13吨。6号线作为地铁三期建设先行试点线路,集绿色智慧创新技术应用于一体,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示范应用。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徐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