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

来源:大众日报    更新时间:2024-05-01 05:50  

出台27条举措,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

我省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

□记 者 张文婷

实习生 冯赏尧 报道

本报济南4月29日讯 今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省政府近日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美丽山东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共9章27条,分阶段提出了美丽山东建设的主要目标:到2027年,美丽山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美丽山东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山东全面建成。

《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加快建设美丽山东新高地、大力开展美丽山东建设全民行动等六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其中,针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提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推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等6项任务;针对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提出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强化环境风险防控、严格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等3项任务;针对加快建设美丽山东新高地,提出建设美丽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打造美丽山东样板等3项任务。

副省长周立伟表示,《实施意见》注重结合我省实际,聚焦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等,与正在推进的各项重点工作有机衔接。同时,突出问题导向,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环境质量改善、生态保护修复、守牢安全底线等重点问题,制定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加快塑造绿色低碳转型新优势。

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我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截至目前,我省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省生态环境厅厅长侯翠荣介绍,我省在组织遴选时,不仅看生态本底,更关注申报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综合衡量比对沿海、内陆、山区、平原等不同地区,统筹兼顾市、县、乡、村四级,真正做到创成一个,引领一片。同时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激励机制,各地对示范创建命名地区实施生态资金奖补,全省累计奖补资金超过3亿元,将创建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激发地方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为发展“明底线、划边框”,我省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域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在全域科学划定约3.5万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实现了重要生态区域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在大气、水、土壤、海洋等各要素分区管控的基础上,将陆域划分为475个优先保护单元、1057个重点管控单元和822个一般管控单元,将海域划分为139个优先保护单元、130个重点管控单元和127个一般管控单元,实施分类管控。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对我省的规划编制、政府决策、环评审批等形成了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我省加快能源结构转型,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截至3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9728.1万千瓦,占总装机量45.1%。2023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9395.8万千瓦,发电量达到1579亿千瓦时,装机量和发电量较2020年实现“两个基本翻番”。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梯次开发、连续发展抽水蓄能项目,持续推进电化学储能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应用示范,新型储能规模达到398.3万千瓦,居全国首位。

责任编辑:单蓓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