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7年开始,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经开展了7个批次,我省共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32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工作中,山东注重示范引领,组织遴选时,既看生态本底,更关注申报地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综合衡量比对沿海、内陆、山区、平原等不同地区,统筹兼顾市、县、乡、村四级,真正做到创成一个、引领一片。
荣誉之外,山东各地对示范创建命名地区实施生态资金奖补,全省累计奖补资金超过3亿元。将创建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进一步激发地方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与文旅部门联合,将创建地区作为生态旅游首选地,推进“两山”转化。指导创建地区试点开展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探索“两山”转换路径,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如蒙阴县开展县乡村三级GEP核算,建立了全省首个县级GEP核算平台,推动解决生态产品价值“度量难”问题;搭建“绿色银行”交易平台,打通了“生态”与“富民”转化通道。
同时,山东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明确取消创建申报资格的重大情形目录。如列入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典型案例的,环境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排名位于全省靠后的,均不得申报。定期对全省所有命名地区的大气、水等核心环境质量指标进行排名通报,确保示范区的先进性。(记者 张文婷 实习生 冯赏尧)
责任编辑:岳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