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一年级在读的戴栋晨。
戴栋晨硕士毕业于国科大。
四月的哈尔滨工程大学校园里,杏花灿若云霞。人工智能专业博士一年级的戴栋晨脚步匆匆,看过教学楼后的杏花,又埋头扎进实验室。从一名中职生到“国防七子”之一的哈工程博士研究生,这个青岛男孩用十二年的时间实现了人生“逆袭”,通过不断的自我提升,补齐短板,在更高的领域中崭露头角,用行动诠释了“越努力越幸运”的真谛。“我的座右铭是‘拒绝内耗’。希望大家都能在清楚认识自己的情况下,通过努力获得自己想要的未来。”戴栋晨认为,抵达成功的路有很多条,关键是找准适合自己的那一条,并坚持一步步走下去。
从班级中游到专业领跑
中职三年完成人生蜕变
在哈尔滨工程大学,除了实验室和教室外,戴栋晨最常去的地方是学校的奥列霍夫广场。这座广场见证了一届届哈工程学子的热血青春与报国理想,每每驻足,在日升月落之间,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2012年的夏天,戴栋晨以低于普高线20多分的成绩,进入青岛电子学校。“初中我的成绩在班里属于中游水平,报普高没把握。在老师的建议下,我去青岛电子学校咨询,碰到了后来的班主任徐圆老师,了解到在山东上中职可以参加春季高考。”他回忆起12年前中考报志愿的情形,仍历历在目,“以我当时的情况,就算能进普通高中或者去民办高中,也未必能考上一所比较好的大学。不如去中职学校,学习专业知识,走春季高考之路,更有希望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
经过综合考虑,他选择了青岛电子学校的“王牌专业”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成为春季高考班的一名中职生。“青岛电子学校春考班师资雄厚、专业强势,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心里有谱”,戴栋晨入校后就目标坚定地努力学习,如饥似渴地汲取专业知识,并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提高技能水平,从刚开始一根线一根线地接,到最后得心应手地完成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等春季高考技能考试模块的整个流程。
高中三年,他的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二。2015年山东春季高考相当火热,不少普高学生加入春考大军,竞争压力随之增大。戴栋晨一路突破重围,以专业大类全省名列前茅的优异成绩考入山东理工大学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从考研“再战”到考博成功
不断进取走上科研之路
“进入大学后,与同级学生相比较,我在动手实验、编程等方面更为擅长,物理、化学等领域知识则有所欠缺。”戴栋晨认为,与普高相比,中职学校更注重专业实践学习,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比较强。三年的中职学习,让他打下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具备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培养了逻辑思维能力。他大一时就在全国性机械制图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大二开始在实验室带学弟学妹。
优秀让人更自信。大学本科期间,戴栋晨早早就为自己设定了新目标——继续读研,未来走科研道路。为了提高相对薄弱的理论课水平,大一时他去旁听大二的课,大二时旁听大三的课,不断地提升学习和思考能力,补齐短板。
然而,和很多考研族一样,他的考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考研,因为英语差了4分,与目标院校失之交臂。决定“再战”考研后,他勇敢选择了更高的目标——中国科学院大学。他在学校门口租房,每天在自习室里全力冲刺,复习一年后,顺利考上国科大,被录取为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他笑称,自己考上研究生的关键因素是坚持,“考研族都流传一句话叫‘剩者为王’,我相信只要坚持到最后,都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读研期间,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我未来想去研究所工作,继续读博就是一个必然的选择。”他介绍,目前国内考博大都是申请考核制,需要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较深的了解。这一次,他将考博目标设定为“国防七子”之一的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人工智能专业,准备了半年时间,最终如愿以偿。“哈工程在国防科技方面的贡献突出,未来我希望能在国防科技领域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之所以选择人工智能专业,是因为当下人工智能是一大热点。我在青岛电子学校学的是电气、在本科学的是机械,希望可以把自己过往所学跟人工智能结合起来,作为未来的研究方向。” 戴栋晨说。
班主任眼中的得意门生
特别会学习喜欢“抠”问题
对青岛电子学校电气专业教师徐圆来说,戴栋晨是她印象最深刻的学生之一。“这个孩子学习好,是我们班的学习委员兼数学课代表,数学是他的强项。”徐圆回忆,戴栋晨是一个特别会学习的学生,会合理分配时间,上课听讲很专注,总是“盯”着老师,对于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抠”出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保持乐观阳光的心态。徐圆认为,他有今天的成就,是意料之中,“他从高中阶段就显现出研究型人才的特质,单纯无杂念,只有这样性格的人,才能钻研进去。”
毕业后,戴栋晨一直和老师保持联系,考研、考博成功的第一时间和老师报喜。“很欣慰有这样一名学生,他为职业学校的同学们树立了标杆。上中职走职教高考之路,以后一样可以考研、读博。”徐圆感慨道。
“一路走来,我更像是一个‘幸运儿’,12年前恰巧去了青岛电子学校,跟老师交流后选择了这所学校,然后搭上了春季高考这班车,进入大学本科学习,未来才有考研和考博的可能性。”戴栋晨说,他非常庆幸自己当初的选择,在青岛电子学校,不仅收获了成绩,更重要的是收获了自信。
作为过来人,他寄语即将面临中考的学子们能够正视这次考试,“虽然中考会决定未来三年在哪所学校就读,但是不能决定人生。如果没有想好未来自己要走的路,多听听高中阶段学校的宣讲,也许会有所思考。只要做好自己,走好脚下的每一步,相信目标即使很远也能慢慢到达。”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董真
■新闻延伸
中职生
“组团式逆袭”成常态
在青岛电子学校,昔日中职生今戴“硕士帽”的故事,每年都在上演。据统计,2013年以来,该校有近百名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
仅2022年,学校老师就接到了17名2015级学生考研成功的喜报。其中,“励志少年”薛至哲从中考普高线下50多分,到参加春季高考考入德州学院计算机学院,再到研究生考试中凭借初试第三名、复试第二名的好成绩,被大连工业大学电子信息专业(计算机方向)录取,走出了一条用努力与平庸对峙的“逆袭”之路。
随着今年各高校研究生拟录取名单陆续公布,青岛电子学校老师于淑环近日接到学生喜报,2017级“3+4”电气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王淦源被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拟录取,即将攻读电气工程专业硕士。王淦源告诉记者,“在每一段学习历程中,我虽不是最拔尖、最突出的,但我一直坚持不断努力,用实际行动实现自己的目标。”
如今,升学已成为中职学生成才的重要渠道之一。据悉,2023年青岛有80%的中职学生、近24000人实现升学梦想。职业教育学生有很大比例升入高等院校,前景越来越广阔。
■新闻视点
职业教育
赋能新质生产力
“作为母校,我们由衷地为戴栋晨同学感到高兴。”青岛电子学校副校长王辉表示,中职生考上博士,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职业教育体制不断完善的大背景下,学校在全面塑造学生方面下足功夫,提出“成就一个学生、幸福一个家庭、奉献整个社会”的办学理念,聚焦服务区域经济,搭建起人才培养立交桥。
当下,如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是教育圈思考和探索的热门话题。赋能新质生产力,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记者了解到,在专业建设方面,青岛电子学校一直走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在专业上与现代产业交融互动。新质生产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基本特征,在此方面,青岛电子学校具有人才培养专业上的天然优势,学校将不断创新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多像戴栋晨一样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