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起他从“不敢”换手机号 终于等到1/100000几率的电话通知

    更新时间:2024-04-11 12:46  


4月10日上午,市南区机关大楼会议室举行了一场特殊的欢送仪式,仪式的“主角”是青岛市公安局市南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一级警长王万立,他迎来了自己的又一次“出征”,不过这次“出征”不同于以往工作,而是带着生命的火种为大爱启程——11日,他要前往青岛市中心医院捐献造血干细胞,去挽救一位素不相识的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捐献成功后,王万立就成为青岛市第190例、市南区第1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一个电话通知等了6年

49岁的王万立一直热爱公益事业,已经坚持无偿献血13年,截至目前献全血21次,累计7900毫升,献成分血24次、48个治疗量。2017年,在一次献血中,王万立通过工作人员的介绍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他毫不犹豫留下血样和联系方式,成为一名光荣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从那之后,我一直‘不敢’换手机号,就怕配型成功却接不到电话通知。”王万立一直密切关注着手机上的陌生号码,等待着配型成功的电话通知。

事实上,在非血缘关系的骨髓供需者之间,配型成功率大约只有1/100000,王万立这一等就是6年。“王先生,您好!我是市南区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刚刚接到中华骨髓库的通知,经过检索,一名血液病患者与您的骨髓配型相合,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延续生命,希望您能够救助他。”2023年5月19日,王万立终于等来期待已久的电话,但是接完电话的一刻,心情既激动又有点担心。“激动的是终于有患者与我的骨髓配型成功,自己有机会挽救别人的生命;担心的是能否帮助患者走到成功治疗的最后一步,因为配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会有一些不确定因素。” 

随后,王万立对家人进行了科普,赢得支持后,他开始按照医嘱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王万立在市南分局治安管理大队二中队负责全区的治安案件核查及汇办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为了不耽误工作又能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他经常早上5时起晨跑10多公里,7时30赶到单位提前开启工作状态,再挤出时间在5月至10月期间到第三海水浴场游泳。今年3月,王万立做足了准备,高分辨配型结果显示供患双方的基因高度相合,体检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捐献要求,可以顺利进入捐献采集环节。4月11日至4月17日,王万立要在市中心医院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大爱之光为生命续航

“万立成为我们市南分局首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不是偶然,不是冲动,他在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遇到任务总是冲锋在前,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这是公安市南分局纪委书记田宏昌眼中的王万立。而同事们对于王万立捐献造血干细胞救助血液病患者的选择也丝毫不感觉意外,因为作为一名曾经从军16年的退役老兵,自2011年2月转业至市南分局以来,他一直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公安为人民”。

据介绍,工作以来,因表现突出,王万立曾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荣记个人三等功。近三年来,他积极参与侦破各类案件百余起,共计抓获犯罪嫌疑人290余人,有力打击了犯罪的嚣张气焰,净化了社会风气。

在欢送仪式上,市南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姜岱勇表示王万立展现了公安干警的良好形象和风采,彰显了博爱仁义的胸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青岛市红十字会二级巡视员牛素梅则说,王万立的大爱之举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为急需移植造血干细胞的血液病患者点燃生命之光。“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真的没想到受到这么多关注。能配上型就是缘分,我希望尽自己所能挽救一条生命。”王万立感慨地说。

记者从市南区红十字会了解到,自2009年以来,市民王涛开辟了市南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生命传递之路,自此队伍不断壮大,捐献者梁川、马川青、王一虎、满庆武、吴志垚、唐海青、朱菁菁、张勇杰、龚丽君、江少佳、崔恩良、张毅、董皓、孙勇、贺琲珺、王万立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却一样点亮大爱之光为生命续航,展现了新时代志愿者的风采。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张琰 实习生 范胜瑶


责任编辑:孙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