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创作的《浊浪》关注海洋环保。
“向海回归”特别设置了阅读区,让普通观众互动进入展览。
策展人与部分参展艺术家探讨“海洋、岛屿、共生”。 本版图片由西海美术馆提供
黄渤把自己小时候游泳的经历,融入了艺术创作,于是有了作品《浊浪》。清明假期,这组作品在西海美术馆“向海回归:人类世海洋的哲思”中展出,众多观众透过这位青岛籍演员的另一种艺术表达,关注到海洋环保问题。
在具有深厚海洋文化的青岛,在临海而建的西海美术馆,迎来这场“向海回归”并非偶然——这场展览是西海美术馆的“可持续的海洋”主题艺术项目的首场。西海美术馆创始人孟宪伟表示,这也是强调西海美术馆的“在地性”,发挥美术馆对青岛海洋文化发展的职能,以艺术为媒介的方式,为青岛海洋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通过文化艺术活动来传播海洋文化,激发公众对海洋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海,是青岛人生活的重要部分;艺术,并不是遥望的“海那边”。跟着策展人、艺术家的解读123,我们都可以艺术地重新发现海洋。
深度理解“人类世海洋”
“海洋被奉为生命的起始和源头,万物也终将回归大海。”策展人祝羽捷认为,在气候变化与环境危机前线的海洋,亦反映着复杂难解的全球治理问题。“艺术与海对话,探讨人类与海洋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向海回归的蓝色人文转向,正是为了校对我们在人类世中对海洋及与海洋关系的认知与理解,为当下我们面临的难题带来启示。”
在祝羽捷对展览的阐释中,首先要重新理解“海洋”。在人类世背景下的海洋,不是供人类穿越和征服的空白空间,而是粘性的、本体论的、深不可测和超越人类认知的整体存在。这种空间范式研究的转向被赋予各种名称,诸如“蓝色人文”“海洋人文”和“批判海洋研究”等,发展到“蓝绿资本主义”“湿本体论”“海洋本体论”和“水本体论”“后人类主义的‘超越人类的水共地’”的深度。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洋不仅是跨国资本和航运的通道,也成为了大批塑料废物的承接地、气候变化的显著标志和历史变迁的推手,默默地为人类和家园消化和处理危机。“重新设想人类世海洋,本次展览汇聚了全球二十余位当代艺术家对海洋现状的深刻反思与创作实践,共同探讨了二十一世纪海洋的不稳定性及其背后的文化隐喻和思想范式转换。”
黄渤等艺术家的蓝色叙事
《浊浪》源于黄渤小时候在海边游泳的经历。黄渤在他的蓝色叙事中回忆往事,“到现在还记得当时,海里时常有玻璃瓶、塑料袋,轮船泄漏的原油……”后来有机会抵达更澄澈的海,由此也萌生出创作《浊浪》的想法。他去海边拾捡海洋垃圾放入《浊浪》里,“在世界的各个地方,我们可以看到浊浪是现实存在的,是一种警醒。”黄渤使用真实的海洋垃圾进行艺术创作,以正视人类活动对自然所带来的污染与破坏。
“岛屿并不是完全浪漫的,而是可能处处存在危机,海洋也是琢磨不定的,无论是环境还是生物。”艺术家麻剑锋在《金枝岛》系列使用了很多纸壳、塑料布等工业垃圾和再生品,通过切割、组合编织出人类对海洋想象的反面——海洋垃圾的纪念品。
艺术家倪有鱼在《逍遥游》系列中,使用旧照片进行拼贴,打破了海与时间的线性线索。在这一系列的拼贴作品中也有上世纪70年代青岛栈桥的照片,拼贴的虚构与此刻的现实在流动中相逢。
艺术家胡伟在作品中关注飘散在海洋和岛屿上的生命,《风下之乡》以虚构和纪实的方式打捞东马来西亚劳工隐匿的故事。艺术家覃小诗的作品中,岛屿和海洋最重要的意义是连接,是藏宝图,是海盗与传说,是各种记忆碎片的聚宝盆,是陆地上没有家的人为自己创造的家。
艺术家们通过跨学科研究,构建了丰富的海洋语法,呈现从环境危机到蓝色叙事的多重视角。
“向海回归”的青岛思考
“向海回归”特别设置了阅读区,集结了200余本与海洋相关的书籍及绘本,通过展现人类对海洋的丰富想象和不断研究,将展览的主题延伸至展览空间之外,为观众提供更多可持续探索的角度和方向。其中,就有青岛作家盛文强的《渔具列传》。作为海洋文化研究者,盛文强近年来致力于中国古代海洋文化的研究,渔民口述史、海洋民间故事的采集整理,以及海洋文学的跨文体写作实践。对于这场展览,盛文强认为:“向海回归,是对内陆文化心态的悖反。作为世界的连通器,海不停地运动,不停地闪烁光芒。相较之下,农耕时代的因循和封闭显得尤为局促。”《渔具列传》是盛文强所著的关于渔具及海洋文化的笔记体小说,“渔具并不仅仅是工具,它们也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在他笔下,每一件渔具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渔具本身,就是说故事的人。
青岛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青岛艺术家崔琳琳,一直在家乡寻找海洋文化的当代影像表达:“融合影像、艺术、海洋元素,打造出青岛标签。”她认为,海洋文化不仅涵盖了海洋生态、海洋科技、海洋经济等方面,还包括了人类对海洋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思考和表达。“向海回归”展览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表达,展现了海洋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同时唤起了观众对海洋的关注和热爱。“‘向海回归’展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海洋、思考海洋文化建设的契机,对于青岛海洋文化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青岛可以借鉴展览的理念和经验,通过举办类似的文化活动,加强海洋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青岛成为海洋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崔琳琳说。
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青岛晚报 记者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