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正文

抓住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机遇 让金融“活水”奔涌而来

【编者按】按照“提得准、说得对、办得好”提案工作要求,青岛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联合信网传媒推出“优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划,旨在深入挖掘优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树立典型,凝聚力量,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精品提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青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金融业为“六个城市”赋能。在2022年9月份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进入榜单的119个金融中心城市中,青岛排名第36位。但是,与内地先进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为此,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民盟青岛市委会围绕青岛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从扩大金融业规模、加强对外合作深度广度、促进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入手,助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政协副主席、民盟市委主委吴立新带队就“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督办。(来源:信网)

规模不大科技水平尚有提升 青岛金融业发展陷难题

“目前全国百亿以上管理规模的机构有187家,而我市目前百亿及以上管理规模机构仅2家,十亿到百亿之间管理规模的机构仅9家。”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青岛现有的金融平台的数量、规模和影响力有限这个问题引起了民盟青岛市委会的关注。经过民盟青岛市委会成员大量调研发现,由于青岛辖区内能够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占比较小,这就使得长期以来,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直接融资规模较小,也导致了对周边胶东五市的区域辐射带动力不足。

“外资金融机构是青岛各企业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但就青岛现存的机构数量来说,与上海和北京等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民盟青岛市委会调查表示,以2021年末各主要金融中心城市拥有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为例:上海540家,北京667家,深圳88家,而青岛只有36家。而在在金融科技领域,国内城市差不多处于同一起跑线,青岛并未完全拉开距离。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方面,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规模等度量产业环境指标青岛相较于济南无明显优势。

激发金融活水 民盟青岛市委会多角度“开源”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命脉。从扩大金融业规模层面,民盟青岛市委会建议打造千亿级驻青金融平台助力产业发展,不断完善金融机构聚集专区集聚功能,以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为契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在加强对外合作的层面,民盟青岛市委会建议,以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谋划航运银行投资组合,抓住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签署契机,发挥青岛毗区位优势,重点推进与日韩人民币跨境融资、资本市场互通、机构互设等金融合作创新,推动金融开放举措在青岛先行先试。

不仅如此,促进金融科技创新亦是刻不容缓。要想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民盟青岛市委会认为,加快搭建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平台,提供更加透明、规范、便利的信息查询、征信评级、融资信贷等服务是关键。此外,还应积极培育引进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科技公司,持续扩大青岛金融科技企业体量,引导科技型企业与风投创投直接对接,抢抓数字人民币试点机遇,构建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引进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运营机构研究院在青设立分支机构,并招引更多数字金融产业链机构入驻青岛。

金融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对于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意义非凡。(来源:信网)

相关部门积极落实行动 金融活水奔涌而来

青岛市政府发布的《“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35年,青岛要实现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远景目标。金融产业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对于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意义非凡。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认真研读并落实了民盟青岛市委会的提案,青岛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深入实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新增贷款连续两年超过2500亿元,2022年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连续跨越两个千亿级台阶,在全省率先突破2.6万亿元;存贷比达到10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个和22个百分点。

金融资本高地不断崛起。动态完善“青岛创投风投十条”政策,连续举办全球创投风投大会,创投风投发展生态持续优化。上合双循环、国盛资盈等一批百亿元基金落地,青岛在中基协备案私募基金和基金规模分别突破2200只和1800亿元,各项增速均远超全国水平。全市私募基金管理人户均管理规模达到4.53亿元,在山东现代金融(私募股权)行业领军10强中,青岛占据6家。将“双招双引”作为提升金融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近年来,光大理财、山东港信期货、兴华公募基金、联储证券等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机构落户,填补多项法人业态空白,形成结构较合理、功能较完备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

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未来青岛将搭建新型融资对接服务平台,优化融资服务体系,全方位助力重点产业发展,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壮大金融业规模,抓住国家扩大金融业开放机遇,深化金融业开放合作,注入现代金融产业发展新动能,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文/信网记者 赵彦阅

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提案

提案人:民盟青岛市委会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实体经济的命脉。青岛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金融业为“六个城市”赋能。在青岛市政府发布的《“十四五”金融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35年,青岛要实现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远景目标。

在2022年9月份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中,进入榜单的119个金融中心城市中,青岛排名第36位。但是,与内地先进金融中心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存在问题

(一)金融业规模还不够大

目前全国百亿以上管理规模的机构有187家,而我市目前百亿及以上管理规模机构仅2家,十亿到百亿之间管理规模的机构仅9家,且头部11家机构管理着75.77%的市场份额。我市金融平台的规模和影响力有限,决定着我们在金融人才、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力略显弱势。同时,由于青岛辖区内能够满足上市条件的企业占比较小,这就使得长期以来,以银行融资为主的间接融资占据主导地位,直接融资规模较小。以上原因,也导致了对周边胶东五市的区域辐射带动力不足。

(二)对外开放程度不足

对外开放程度首先体现在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上。外资金融机构是青岛各企业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但就青岛现存的机构数量来说,虽然在山东省多年稳居首位,但是与上海和北京等金融中心城市相比还有着很大的差距。以2021年末,各主要金融中心城市拥有外资金融机构的数量为例:上海540家,北京667家,深圳88家,而青岛是36家。

同时,在吸引外资银行在青开展业务的政策制度环境方面也存在差距。与深圳市相比,我市缺乏促进跨境资金流动的市场和金融产品,企业利用外资的主要途径是从外资银行获得资金支持,利用外资效率较低。

(三)金融科技水平尚有待提升

在金融科技领域,国内城市差不多处于同一起跑线,青岛并未完全拉开距离。据《证券时报》·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统计,青岛与济南相比,在细分指标方面,济南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市值分别约为青岛的1.9倍、2.7倍;非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总注册资本比青岛多出近两成。在金融科技发展环境方面,济南信息技术产业、金融业规模等度量产业环境指标相较于青岛更有优势。

二、建议

(一)助力我市重点发展产业,扩大我市金融业规模

一是打造千亿级驻青金融平台助力产业发展。结合《青岛市金融支持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制定未来五年我市金融平台在海洋、先进制造、数字等相关产业发展需要的规模和目标,重点支持培养壮大一批千亿级服务重点产业的驻青平台和金融机构。二是“以人为本”不断完善金融机构聚集专区集聚功能。结合《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青”计划的意见》及齐鲁金融人才工程选拔等现有政策、活动,加快打造全球高端金融人才聚集区,深入实施金融人才服务支撑计划,解决“税学医房”等人才关心的关键问题。三是以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为契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引入战略股东助力完成青岛科创母基金、海洋发展基金百亿实缴资本,支持原始创新和高科技项目成果转化,促进创投风投机构与实体经济对接;筹措百亿级数字产业基金支持青岛数字产业发展,争取青岛数字孪生产业成为全国的“领跑者”;继续办好全球创投风投大会等会议,扩大平台效应。四是发挥金融发展区位优势,统筹推进金融服务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市金融辐射带动能力。

(二)接轨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加强对外金融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一是以航运贸易金融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为依托,积极谋划航运银行投资组合,与从事全球航运业的主流银行深度沟通,探索在青岛设立相关业务部门,引进跨国涉海金融、保险等机构。二是抓住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RCEP签署契机,发挥我市毗邻日、韩区位优势,重点推进与日韩人民币跨境融资、资本市场互通、机构互设等金融合作创新。三是推动金融开放举措在青岛先行先试。依托自贸区青岛片区、RCEP等政策叠加优势,争取QDLP试点额度等核心金融开放创新政策,构建打通境内与境外、在岸与离岸、本币与外币的金融创新体系。四是吸引增量外资金融机构集聚,特别在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证券、基金管理、理财、资管公司招引方面重点着力,通过业态开放,推动潜在项目落户青岛,完善金融产业链条。

(三)促进金融科技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一是加快搭建金融科技服务支持平台,引导金融机构进行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透明、规范、便利的信息查询、征信评级、融资信贷等服务。二是积极培育引进供应链金融、区块链、第三方支付等金融科技公司,推动有良好创新性与示范性的金融科技应用项目在我市转化,持续扩大青岛金融科技企业体量。三是引导科技型企业与风投创投直接对接,创新科技保险产品及担保方式,提供专项贷款政策保障。四是抢抓数字人民币试点机遇,构建完善的金融基础设施。引进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和运营机构研究院在青设立分支机构,并招引更多数字金融产业链机构入驻青岛。

[来源:信网 编辑:赵晓珊]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