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正文

“两条腿”走路 加快青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编者按】按照“提得准、说得对、办得好”提案工作要求,青岛市政协提案工作办公室联合信网传媒推出“优秀提案背后的故事”系列策划,旨在深入挖掘优秀提案背后的精彩故事,树立典型,凝聚力量,引导广大政协委员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的精品提案,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青岛实践贡献智慧和力量。

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可以摆脱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增强企业抵御内外两个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青岛在实现内外贸一体化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此,在青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海关副关长石勇围绕促进青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从各部门协同共治、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加强标准衔接等方面入手,打通内外贸一体化堵点。

青岛自贸片区首票跨境电商“1210”出口海外仓零售业务,意味着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海外仓零售模式正式落地运行。(来源:信网)

市政协委员关注内外贸一体化

融入双循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现在已经成为众多外贸企业的现实选择。根据青岛海关对省内不同行业、类型、规模的出口企业抽样开展出口内销情况,石勇发现,92家青岛市样本企业中,有内销需求或已开展内销的企业38家,占41.3%。“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可以助力我市外贸出口企业实现从国外市场‘单脚跳’转到国际、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

“我们海关的主要工作是对外贸进出口企业和商品进行监督管理,因出口企业管理水平、产品质量较高,随着国内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产品需求越来越多,加上目前外需疲软,如果优质的产品流通到国内市场,不仅满足了百姓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也有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利用海关掌握的数据进行统计、归纳、研判,再结合平时走访企业实地调研,石勇深入了解了当下企业在进行内外贸一体化时面对的困难。

内外贸一体化中存在堵点难点

内外两个市场的标准和需求不同,于是在内外贸互转时就产生了“水土不服”的问题。石勇告诉信网,由于内外贸产品面向客户不同、质量标准不同,外贸产品出口转向内销市场,需投入一定成本对生产线进行调整,而国内市场中的成熟产品并不一定符合国外的质量要求,内贸企业寻求出口,需进行产品改进和标准提升。

不仅如此,在石勇看来,由于内外两个市场运行环境不同,企业适应“两个规则”能力也有待提升。对外贸易活动遵循的是国际贸易制度,而传统内贸因经济发展环境制约,观念相对保守、信用不足、回款不及时和供需不平衡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与国际贸易市场规则相差较大。同时,内外销同类产品存在价格差异,内销不具价格优势也是制约内外贸一体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市政府贸发中心赴深圳调研内外贸一体化经验做法。(来源:信网)

多部门联合落实行动 疏通内外贸一体化堵点

市商务局高度重视石勇的提案并会同市市场监管局、青岛海关、青岛税务局认真进行了办理。

当前,青岛有关部门正在积极搭建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平合,联合行业协会和企业为我市内外贸企业提供和服务。通过举办首届内外贸国际精品嗨购季等举措,宣传打造外贸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的自主品牌。同时,建立校企对接、产教融合发展模式,聚焦内外贸人才培养,让人才活水服务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文/信网记者 赵彦阅

关于促进青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提案

提案人:石勇

当前,全球经济正深受疫情、俄乌冲突、能源价格飙升、通胀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贸易增长动能减弱,国际主要经济体通胀高企,进口需求被进一步抑制,导致我外贸出口订单明显萎缩。

2022年8月份青岛市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后快速下滑,10、11月当月出口同比下降7.6%和3%,外贸出口企业经营压力显著提升。在对省内部分外贸企业调研结果显示,60.2%的企业存在短期订单(3个月以内)减少的情况;41%的企业存在中长期订单减少的情况。

青岛海关对省内不同行业、类型、规模的出口企业抽样开展出口内销情况调研发现,外需疲软背景下,融入双循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已成为众多外贸企业的现实选择。92家青岛市样本企业中,有内销需求或已开展内销的企业38家,占41.3%。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可以助力我市外贸出口企业实现从国外市场“单脚跳”转到国际、国内市场“两条腿”走路的发展模式,摆脱对外部市场过度依赖的困局,增强企业抵御内外两个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于缓解稳增长压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但目前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还面临一定困难和问题:一是内外两个市场需求定位不同,内外贸互转存在“水土不服”问题。由于内外贸产品面向客户不同、质量标准不同,外贸产品出口转向内销市场,需投入一定成本对生产线进行调整;而国内市场中的成熟产品并不一定符合国外的质量要求,内贸企业寻求出口,需进行产品改进和标准提升,以规避国外贸易壁垒。

二是内外两个市场运行环境不同,企业适应“两个规则”能力有待提升。对外贸易活动遵循的是国际贸易制度,大多采用电汇、信用证等方式,结汇付款更正规,回款时间确定,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外贸经营的规范性,而传统内贸因经济发展环境制约,观念相对保守、信用不足、回款不及时和供需不平衡等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与国际贸易市场规则相差较大。

三是内外销同类产品存在价格差异,内销不具价格优势。据青岛某水产公司反映,其出口鱼肉符合日本较高的生产标准,但转为内销后,其品质优势难以通过市场价格得以体现,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价格处于劣势。同时,部分加工贸易企业反映,其出口产品内销税收成本较高,除无法享受原出口退税外,还要加征进口关税,无法与国内同类产品竞争。四是内外贸品牌建设和资源获取能力不同,较难实现内外贸统筹。国内中小外贸企业较少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设计、款式、技术等均为国外客户专利,没有国外客户的品牌授权,其产品无法向国内销售,而失去品牌效应后,凭自身产品短时间内难以打开国内市场。同时,部分外贸生产企业可以稳定获取品牌使用权、特供原材料以及技术指导等多方面资源。

为此建议:

一是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各部门协同共治。借鉴国际贸易规则,完善内销市场信用监管体系,惩治货款拖欠、销售返点、商标抢注等失信及违规行为。建立“同线同标同质”产品专属监管体系,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生产既能出口又可在国内销售的产品。支持国内确有需求的涉证出口转内销货物尽快进入国内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合作,打击假冒伪劣商品,为合法经营“三同”企业保驾护航。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政府牵头搭建内销展示交流平台,出台展会优惠政策,促进转内销企业与电商平台加强合作,引导“三同”企业精准对接消费需求,降低市场开发成本。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内销产品社会认可度,合理引导“优质优价”的消费理念,助力拓展市场空间。积极推动更大幅度的税收减免政策出台,使更多企业享受到税费减免优惠措施。

三是加强标准衔接,打通内外贸一体化堵点。“内外无别”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应致力于推进产品“三同”建设,引导服务机构为“三同”企业提供认证、检测等专业服务,并实现执法互认、信息共享,使出口企业不改变生产标准、不改造生产线,保持内外销产品相同质量水准,在加速进入国内市场的同时保持出口竞争力,一旦国际市场好转随时对接生产。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建立行业技术标准联盟,积极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席位,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从技术层面打通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准入壁垒。技术指导等多方面资源,一旦转为内销,这些资源将“断供”,企业将面临停产风险。

[来源:信网 编辑:戴慧慧]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