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乐活 > 正文

建立群防群治长效机制 李沧公安创新基层社会治理

近年来,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以深化公安改革为动力,以基层基础建设为保障,聚焦做实社区警务,在加强群防群治上下工夫,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使基层实力更强,警务效能更高,服务群众更优,全面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和谐、群众满意”的目标。

充分发动群众 成立品牌巡防队

在湘潭路派出所辖区,无论是广场街道,还是乡间陌路,随处可见身穿红马甲的巡逻人员,这是湘潭路派出所与湘潭路街道办事处共同组建了“红梅巡逻队”。

“‘红梅巡逻队’主要在辖区主要街道路口、住宅楼院、公园广场进行巡逻,推动落实群防群治、邻里守望措施,加强警民巡防的协调沟通和联动呼应,做好支援配合工作,实现服务群众更紧密,治安防控更严密,社会秩序更良好的氛围,形成社会面管控强大合力。”湘潭路派出所所长姜涛介绍道,“队员们在派出所的指导下,开展街面巡逻、协助民警入户调查、为群众服务等工作,成为社会治理的亮丽‘风景’。”

前不久,“红梅巡逻队”队员在夜间巡逻时,发现有一家已关门的商铺内不断往外渗水,该队员立即向社区民警汇报,民警联系店主到场查看,系店内水管爆裂。“商铺主要经营药物,幸亏及时发现,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事后,店铺老板于先生向巡逻队员连连道谢。

“红梅巡逻队”只是李沧公安发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经统计,李沧公安在辖区社区村组共组建1500余人的义务志愿服务队和1800余人的社区网格员队伍等社会治理力量,打造了一批共建共治共享的“品牌”,全面开展“平安小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无毒社区”等系列基层平安类创建活动。

深耕警民关系 坚持“群众工作靠群众”

11月16日清晨,上流佳苑社区民警吴云凯和往常一样起得很早,简单吃过早饭后,便来到辖区走访。

走访、记录、调解、劝导……日常的社区警务工作,他乐此不疲。“社区民警除了服务群众、联系群众,还要当好政府与群众的纽带,把工作做实做细。” 吴云凯说。

上流佳苑小区微信群中楼上楼下邻居发生严重争执,吴云凯发现后,迅速到现场了解情况。原来楼上每天传来“咚咚咚”的声音,影响楼下刘女士正常生活。了解情况后组织辖区司法调解员、社区工作者等群防群治队伍对进行劝导,司法调解员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知识,吴云凯给双方出新招:楼上邻居有两个不到10岁的孩子,正是活蹦乱跳的时候,他们家的客厅里,铺着大约4平方米的静音垫,但收效甚微。恰巧辖区内有一家生产隔音设备的企业,可制作吊顶隔音板。吴云凯立刻联系企业,约定时间后,企业派人上门测量,帮女子完成了静音装修。“以后碰到问题不能太冲动,更多的要去想解决的办法,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事后刘女士对吴云凯以及司法调解员说道。

以吴云凯为代表的社区民警把小区作为工作场地,与群众拉家常、谈生活,在警民关系和警务机制改革上深耕细作,坚定不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搭建了一座群众和民警的连心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推动群防群治  暖心服务优质服务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李村派出所根据老城区矛盾多元化特点,在派出所在警力不足的情况下,依靠群防群治工作思路,开创“1+3+N”的纠纷调处模式,成立“嘉顺警务调解工作室”,先后与李村法庭、李村司法所、李村街道、居委会、律师事务所、市场监管局、城管执法局等多部门联合,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大调解+快调解”工作格局,将“民调入所”“庭所对接”“律师进所”等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引入调解室,共同化解矛盾,形成矛盾纠纷化解合力,实现调解资源共享、化解效能最优的调解模式。

市民张先生、孙先生两位老人因琐事发生争执,并引发肢体冲突,双方向李村派出所报警。为提升纠纷化解效果,嘉顺警务调解工作室与李村法庭取得联系,法庭干警与民警协调联动,通过“治安调解+司法确认”方式,推动纠纷就地解决。调处过程中,法庭干警详细讲解了侵权责任相关法律规定、明确了双方应负的法律责任,李嘉顺对双方反复劝导、耐心释明情理。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互相赔礼道歉。随后,李村派出所出具了《治安调解协议书》。考虑到协议的履行效果,为避免再起争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法庭干警当场对调解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至此,纠纷圆满化解。

近两年来,“嘉顺警务调解工作室”共调处纠纷3000余起,化解率达到99%,获赠锦旗20余面,得到辖区百姓的一致称赞。

群防群治作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效路径与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仍需要各方力量相互协同、发挥合力、常抓不懈。今后,李沧公安将继续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实现协同共治,全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文/信网记者 陆彦蓉

[来源:信网 编辑:李源菁]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