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阔别6年,老庙会赶出新味道!西海岸新区灵山卫城隍庙庙会回归

5月26日一早,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青岛西海岸新区灵山卫街道13支文艺队伍分成东西两队,朝着城隍庙出发。远远望去,威风凛凛的祥龙和活灵活现的舞狮在人潮中翻腾起舞,沿途不时有市民游客加入互动。

灵山卫城隍庙庙会现场。灵山卫街道供图 

这是阔别6年的灵山卫城隍庙庙会的再度回归,听小曲看大戏,品美食赏非遗,在为期两天的庙会上,市民游客沉浸式享受了一场民俗盛宴,感受到了浓浓烟火气。

创新办会重拾人间烟火

灵山卫城隍庙庙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00多年前,它不仅是卫城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弘扬传统民俗文化的“风水宝地”,于2015年入选黄岛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在卫城大戏台上,茂腔表演、古典舞蹈、民乐演奏轮番上场,台下观众沉醉其间,火爆的文化专场演出把现场绘成了一幅原汁原味的民俗画卷,笙歌妙舞,场场爆满,令人拍手叫绝。

灵山卫城隍庙庙会的盛况曾延续了数百年,如今迸发出全新活力。据了解,本届庙会重塑城隍庙非遗品牌,创新采用“主会场+分会场”形式,围绕“祈·祭祀”“赏·民俗”“食·乡情”“品·非遗”“购·手作”五大板块,集丰富的戏曲表演、传统祭祀和热闹的集市等活动于一体,在保护和传播庙会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市民游客的参与体验。

“以会为媒”打造全新文旅IP

城隍庙广场内摊位林立,螺钿技艺、植物染、皮影戏……十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手工艺人云集于此展示非遗文化,市民游客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剪纸、绒绣、木雕等非遗项目衍生出的各类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引得人们争相购买。

庙会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与非遗作品相结合的形式,以更直接的表达直击人心,唤起市民游客的参与热情,庞大的人流量和市场需求,丰厚的文化积淀,释放出了更大的消费可能性。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灵山卫城隍庙的改造更新,古韵卫城焕发出新的生机,成为灵山卫街道具有唯一性、独特性的文化和城市景观新地标。现如今,街道依托人文文化的优势,将传统工艺、民俗礼仪、风土人情和现代时尚深度融合,并以开展“寻古卫文化底蕴 绘新城幸福画卷”主题系列活动为契机,探索出了“以会(节)为媒、消费唱戏”的经济模式,打造更多全新文旅IP,激发文化消费市场的活力。

文化惠民点亮幸福生活

“城隍庙不但记录着我们的发展历史,还蕴含着风土人情,这不仅是一份珍贵的记忆,更是一种教育素材,街道举办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灵山卫街道西南园股份经济合作社的陈萍一早便带着孩子参加庙会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灵山卫城隍庙庙会现场。灵山卫街道供图

东街红日艺术团、毛家山艺术团等40余支文艺队伍常年活跃在灵山卫;小戏小品进社区、“书香卫城”全民阅读等10余个文化惠民活动如火如荼开展;100多个茂腔、快板作品被居民广为传唱……如今,设施健全的文化阵地、遍布全街道的文化队伍、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像一颗颗文化的“种子”植根灵山卫街道,用各种方式融入百姓生活,以文化赋彩群众美好生活。

下一步,灵山卫街道将创新文化发展成果共享机制,用心用情用力推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让文化资源“转起来”,把文化食粮“种下去”,真正把“公共文化盛宴送到群众身边”,以文化基因激发旅游发展活力。(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张孝鹏 通讯员 邓特)

责任编辑:岳文燕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