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倒计时28天。就在高三学子厉兵秣马时,青岛通济实验学校首届俄语班全班同学已经提前拿到了海外知名大学的“入场券”——他们刚刚组团踏上飞往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的飞机,赴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就读。一个由初中班级的“小透明”、刻板印象中成绩乏善可陈的体育生、曾为升学愁到脱发的中等生等集结成的班级,最终闯过小语种语言关实现“逆风翻盘”的背后,是学校因材施教、科学规划,延展求学半径、打开成才通路的结果。
青岛通济实验学校为学生打造了优越的学习环境。
俄语“玩着学”
“准专科生”成功“升级”
“最初进入通济实验学校,我选择读美术班,但学了一段时间后,我的专业课成绩一般,当时感觉如果继续专攻美术,可能高考只能考个专科,现在却可以到俄罗斯深造了,真要很感谢学校。”陈渝川庆幸听取老师对他学习情况的客观准确分析,自己和家人最终下决心转到了俄语班。
高二下学期,重新学习一门外语,对于一名美术生而言,难度、压力都不小。“上了这么多年学,第一次有这样的学习体验——老师带我们‘玩着学’。”正式开课后,在俄语课上,陈渝川“大开眼界”。留俄归来的班主任张子卿像朋友一样将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同学们,将俄语知识点融入当地的风土人情,再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娓娓道来,让教材的每一页都变得鲜活生动,有时还带领同学们观看俄语电影练习地道口语。几个月后,全班的俄语成绩突飞猛进。
回忆三年求学经历,陈渝川感慨最难忘的就是一位位老师。“老师们是良师,更是益友,他们有自己的教学风格,但对待学生都特别有耐心。”初中时,陈渝川曾是班上的“小透明”,但来到通济实验学校后,他能真切地从老师处收获被看到、被尊重、被认可的存在感。老师与同学沟通时,从不会空讲大道理,而是心贴心地问需、问难、问暖。在这样的氛围中,陈渝川感觉“如果不做出点成绩来,就对不起老师的付出”。
出国留学远离故土,刚满18岁的陈渝川心态很稳,在他看来,和同班同学一起出国“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学习”,而高中三年住校培养起的自立能力足以应对国外的生活。
从沉默到开朗
体育特长生这样逆袭
在不少人的刻板印象中,体育特长生的文化课成绩往往“不尽如人意”。走出赛场的体育生,似乎也卸下了耀眼的光圈。俄语班的刘城昊曾是一名体育生,自小学六年级转学来到通济实验学校后,无论是置身赛场内外,他都不会有心理落差感,因为在这所学校老师的眼中,“学生就是学生,每一名学生都是一样的”。
转眼五年过去,不想继续练体育的刘城昊一直在考虑高考是否是自己的唯一出路、未来是否还有其他可能。得知学校开设了俄语班,在和家长一起与老师反复沟通后,刘城昊决定转班,到更大的世界去看一看。
从零开始学习一门全新的语言,认字母、背单词、学句型……在班主任张子卿每节课雷打不动的敦促鼓励中,刘城昊从一开始的无从下笔,到逐渐“开窍”,再到攻克发音、语法等难点,学习积极性高涨,成绩直线提升。“学进去就会发现,学俄语很有意思。”刘城昊说,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的学习内驱力被激活,全班比学赶超,“这种氛围特别好。”
“孩子原来有点沉默,自从转学到通济实验学校,变得越来越开朗,而且学习劲头足,有了自律的意识。”刘城昊的妈妈仇林林说,孩子的转变得益于在学校遇到的每一位老师,他们严谨治学、潜心育人,对孩子的关爱不仅体现在学习上,也体现在生活中,“孩子随口说一句饿了,老师都会把自己的面包分享给孩子。这件事可能在老师看来是小事,但让孩子很感动,一直记着老师的好。”
师生双向奔赴
小语种成就求学梦
家住城阳的金俊涛上初中前曾和家人去多所学校参观,了解师资、条件等情况,综合考量后选择了15年一贯制的通济实验学校。“学校的教学水平、学习环境、住宿条件都很好,所以我初中读完以后毫不犹豫继续在学校读高中。”金俊涛说,升入高中后,自己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属于中上水平,看到同学们都逐渐有了目标大学,他的压力油然而生。
“孩子的英语成绩有点落后,他担心考不上好大学,有段时间睡不着,还掉头发。”金俊涛的妈妈代吉玲说,得知学校开设了俄语班,只要俄语成绩达标就能免试就读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4年本科毕业后还可以申请本硕连读,全家人当即决定给金俊涛转班。
金俊涛来到俄语班后,很快和同学打成一片,被推选为班长,成为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性格也从有些内向变得自信、开朗。“我们学校的老师都很暖心,特别是张子卿老师,虽然在课上有点严,但是下课后,她又很亲切。无论我们遇到生活还是学习方面的困惑都愿与她交流。”金俊涛说,离开学校后最不舍的就是老师们。
“我经常和老师发信息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说实话孩子成绩一般,考重点大学有点困难,但老师一直安慰我们家长,认真帮孩子做好学习规划,分析如何选择一条更好的成功之路。”代吉玲感激地说,通过学校对俄语班的介绍,他们认为学习小语种到国外深造这条路能够更好地成就孩子的求学梦,如今看来,当初的选择是完全正确的,“是学校为孩子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机会。”
■深读一点
打开多元升学路径
让每一个孩子闪闪发光
一颗种子的萌发、长势依赖于土壤和培植,一名学生的成长、成才取决于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引导。
就在俄语班全员即将启航俄罗斯之际,通济实验学校专门在学校报告厅为他们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送会,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中方代表院长陈法玉、通济实验学校董事长仇兆兵、总校长张相文等专程赶来送学子们一程。“牢记爱国初心,聚力笃行”“学习国际先进文化、技术,为己所用,为国所用”……一句句真挚寄语饱含师长们的殷切希望。
看到这一切,俄语班首位班主任张子卿感慨不已,眼前闪回一年多来与孩子们相处的一幕幕。“对待同学们的学业,我比较严格,但课下看着他们就像弟弟妹妹,更愿意敞开心扉和他们交流。”就这样张子卿摸准了每名学生的特点,依托学校的教研发展规划为他们量身打造学习计划,帮助大家顺利闯过语言关。在张子卿看来,一群原本在短时间内无缘进入名校的孩子,经过一年多的学习,获得了俄罗斯远东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在俄罗斯大学综合排名第五的综合性公办重点大学的offer,“这得益于学校为同学们打开了另一条通往成功的路径,减轻了升学压力,让他们有机会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
据了解,首届俄语班毕业生组团进入俄罗斯知名大学留学,实现了通济实验学校的初步目标,也让学校坚定了秉持“厚植家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育人理念,坚持多元办学思路的决心,下一步,学校将继续着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个性、兴趣,深挖潜力、激发创造力,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选择,为成才打通更优道路,助力更多学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赢得未来。(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张琰 璩骊儒)
责任编辑 璩骊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