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为基础、科技为引领、金融为催化剂,在围绕“新”字做文章的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中,产业—科技—金融的有机结合成为关键性命题。
纵览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难发现,仅仅依靠单一或少数力量早已无法有效推动产业升级,科技、金融、政策等多种因素叠加驱动成为越来越主流的方式。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在凝聚合力实现产业能级跃升的进程中,青岛始终以全球视角寻求发展格局的最优方案。
近年来,作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试点示范城市,青岛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与金融融合发展,着力强化科技金融服务,助力科技型企业融资创新发展,推出了科技信贷“白名单”制度、科技金融投贷联动模式、科技金融特派员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
而作为引领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一极,青岛西海岸新区也在敏锐洞察潮流趋势的过程中想在前、做在前、走在前。
2023年2月25日,以科技金融·智赢未来为主题的“科技金融助推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论坛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届时,来自全国科技金融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及企业家代表将齐聚西海岸,共同探讨科技金融如何有效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发展。
结合此前青岛西海岸新区“产业+科技+金融”聚力平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等一系列亮点工作,此次论坛也将一并列入科技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西海岸范本”,成为营造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良好科技金融氛围的生动注脚。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科技金融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以“新”应“变”、以“创”开“路”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已拥有持续示范引领的底气、锐气与朝气。
实——聚力高端制造,厚植营商沃土
2014年6月3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青岛西海岸新区。作为全国第九个、山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青岛高质量发展的龙头,新区现在综合实力位列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全国百强区第四位。如今,这里已经是一个崭新的、强劲的现代化城区:
这里有全球最大移动显示模组单体工厂、全球最大吨位级“海上石油工厂”、全球首台双燃料船用发动机、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全球最大海藻加工基地、全球第五的超级大港,全国唯一国家级海洋药物中试基地、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
这里用占青岛不足五分之一的面积、不足五分之一的常住人口,贡献了全市近三分之一的GDP、三分之一的工业增加值、超过三分之一的进出口、四成的海洋生产总值……
这样的成绩,即便放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足以让人引以为傲的。而支撑起这一切的背后,实体经济始终是新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最具说服力的城市明信片。
回望刚刚过去的2022年,青岛西海岸新区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据统计,在2022年确定的416个市级重点项目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以68个的成绩位列第一,仅4月6日全市二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当日,西海岸新区集中开工亿元以上的项目就达80个、总投资463亿元,项目个数与投资额超过全市三分之一,再次验证了西海岸新区在青岛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
青岛西海岸新区取得如此辉煌成绩的秘诀是什么呢?
首先,错位发展的产业布局,让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先进制造业产业体系足具吸引力竞争力。青岛市第13次党代会按照东、西、北部对10个区市给出了清晰的定位,其中,以市南、市北、李沧、崂山组成的东部区域是时尚青岛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区域,人口密集、空间局促,不太适合大力发展制造业,而是更加偏重于服务业;具有广阔腹地的胶州湾北部区域则是发展临空经济的不二之选;而区位优越、战略叠加的青岛西海岸新区则突出开放创新,强化航运贸易、临港经济、先进制造和文化创意。
作为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这几年的先进制造产业布局备受瞩目,以京东方领头的千亿级“芯屏”产业集群垂直崛起,以富士康、芯恩为首的龙头芯片企业加速布局;包括卡奥斯、西门子等工业互联网平台相继落地……这些都已成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实体制造真正发力的方向,也是让青岛制造走向全球的关键。
其次,营商环境是第一吸引力。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持续把营商环境建设作为“一号改革工程”、将项目建设作为开展“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主战场,营商环境建设和作风能力的提升,都为企业发展厚植了沃土。
就以24条产业链布局情况来看,在47家首批先进制造业产业链链主企业和70家产业链重点企业中,青岛西海岸新区占比最高,分别入选了23家链主企业(占全市链主企业数量一半)和12家产业链重点企业。
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
新的一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将继续以实体经济为抓手,深度落实“一核引领、三点布局、智变融合、陆海统筹”产业规划,久久为功,深化巩固“山东第一区”之地位。
创——精准招商,为新区引来“增长极”
不日新者必日退。翻开历史的卷轴,一眼百年的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科技创新始终是左右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
去年年底,在山东省科技厅会同省财政厅等部门评选出的“2022年山东省科技创新强县”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位列全省第二,足以见得其科技的硬核实力。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不断增强。
数据是最直观的佐证,截至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0%,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达到1142家、占全市16.2%,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100家、占全市16.7%,35家企业入选省科技领军企业和省首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居全市第一,众多科创平台汇成了新区创新的“增长极”。
总部迁入青岛西海岸新区的新晋独角兽企业山东极视角科技有限公司就是一家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开创性提出了平台化解决AI视觉碎片化场景的模式,创办了全球首家视觉算法商城。
基于算法商城1200+成熟的AI视觉算法,极视角深入到各行业场景,覆盖城管、交通、园区、地产、零售、能源、制造业、工业等,携手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一系列典型的解决方案,帮助各行业客户完成智能化转型升级。
从极视角驱车往西南方向行驶约1公里,便是另一家同样从外地迁入的AI独角兽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以萨”)。以萨聚焦于城市全息感知体系的构建与实战化应用,是前沿的“人工智能+数据智能+产业智能”技术应用实力派。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从极视角和以萨的落户不难看出青岛西海岸新区对科创型企业的格外看重,以及对新兴产业规模的极度渴求,而在这份重视背后,青岛西海岸新区政府抓工作的方式同样值得关注。
例如,得益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按照重点产业招商图谱进行的“五位一体”精准招商政策,京东方项目从落地到开工仅用45天;青岛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园项目,从洽谈到签约仅用28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仅1个月……这些被业内业外奉为美谈的“西海岸速度”,正是西海岸为引入大项目、好项目所捧出的满满诚意。
赋——科技+金融+产业
如果说实体经济是肌体,科技创新是骨髓,那金融则是血脉,是搭建三者的纽带,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
在实现实体经济振兴发展纵深突破的2023年,以科技赋能金融机构升级,以金融助力科技产业发展,金融“活水”与科技创新正乘风起势,源源不断地流向实体经济。而眼下,承载着全区资本梦想与未来的金融科技高地也正全面崛起。
事实上,推动金融与科技双向赋能,作为全国首批科技金融应用试点城市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早已走在前列:
2021年初,肩负着建设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创投风投、总部经济等各类资本汇集的枢纽门户的重任,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在西海岸正式成立。自此,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发起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建设攻势,举全区之力搭建“产业+金融+科技”的一体化发展平台,推动“金融科技”垂直崛起;
2021年4月,14个重点项目在唐岛湾金融科创区推介会上签约落户青岛西海岸新区,聚焦双招双引平台、医养大健康、产业基金、绿色零碳等重点热门行业;
2021年7月,为进一步深化“政金企”合作,推动金融服务更加贴近实体企业、贴近千家万户,青岛西海岸新区印发《“金融管家”试点工作方案》,全面开展金融管家服务试点。青岛开发区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将金融管家作为一个联系服务企业的有效综合平台,深入辖内各主题园区和企业主体走访调研,不断拓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2023年1月13日,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中,西海岸新区共发布了200个重点项目、851亿元融资需求信息,2941家工业和科技白名单企业及68家企业74.7亿元融资需求信息……激情吹响全面深化政金企合作、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集结号”……
回首来时路,金融科技赋能已进入全力加速跑阶段,成绩斐然。截至2022年底,唐岛湾金融科创区域内共有金融机构121个,占新区金融机构总数的56.94%;基金管理人及产品87个,上市公司5家,新三板公司5家;2022年区域利用内资3.93亿元、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区域内各类金融机构扶持实体经济累计500亿元……
生长于资本市场沃土,新区优质金融资源纷至沓来、服务实体经济精准有力、资本市场更加完善。如今,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燃机”,金融科技已经渗透到社会消费与交易、财富管理等诸多领域。
无科技,不金融。深化金融科技赋能实体经济,以强大的金融血脉支撑新区发展,已成为描绘城市发展蓝图的重要举措,将势必书写浓墨重彩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