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旬老兵雪藏功名60载!胶州市铺集镇鲍守荣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22-06-30 17:16  

“过黄河渡长江转战南北,赴朝鲜回故乡卫国保家!”胶州市铺集镇前官庄村退役老兵鲍守荣,是新中国成立前老党员,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场上荣立过战功,退伍后回乡务农,将功名雪藏,始终保持劳动者的朴实本色。眼下,尽管已经是91岁的高龄,他仍然奉献余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一名曾经军人的初心和使命。

QQ图片20220629190319

多次参加战斗荣立战功

今年91周岁的鲍守荣老人,1948年,刚满17岁的他就参军入伍,曾经属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1949年1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随部队驻守上海。1950年10月,他参加抗美援朝入朝作战,部队从上海进入东北,换下单衣后即开赴朝鲜,入朝当日急行军半宿就与美军接上了火。在五圣山等战斗中都表现优异,那时的他属26军77师,是通讯连的一名年轻号兵,他深知在战场上要有铁的纪律和不怕死的精神。他作为师部的司号员跑得要快,吹得要好。吹号时要离开师部大约200米,以免暴露部队的指挥点位置。由于关系到全军的指挥行动,司号员也经常是敌人锁定的目标。此外,他所在的通讯连还负责电话线路的畅通和通讯的标识。

据鲍守荣老人回忆,那时候,敌人的战机对战场狂轰滥炸,电话线经常被炸断。有一次,他和另外两名战友一起去完成一个接线任务,刚跑到阵地,一枚炮弹落在他们的身边,两名战友不幸牺牲,他的耳朵也被震聋了。情况危急,他顾不得危险,用牙齿和嘴唇感觉电线通不通,几经尝试终于完成了任务,因为这次任务,他还被部队记咸镜南道战役二等功。

每当想起那些牺牲的战友,他的表情就显得有些凝重。 “战争是残酷的,我的左眼就是在战斗中失明,我的一只手也被冻伤了。可是这比那些失去生命的战友,又是幸运的!”回首往事,鲍守荣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今天能有这样的生活很不容易,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是共产党的领导才有我们的好日子。”

QQ图片20220629190312

解甲归田后将功名雪藏 

1952年,鲍守荣退伍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回村后,就一直跟村里人一起下地劳动,用勤劳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他干过初级社长、村支部委员、调解主任,尽心尽力辅佐历任村干部干好工作,对自己的军功绝口不提,村民也不知道他还立过二等功,但从他身上都能感觉到军人的那股浩然正气,油然而生敬意。

无论军装在身还是戎装褪去,军人是他不变的名字。有一年,面对因干旱少雨庄稼歉收的窘迫,他带领村民打机井、修水利,让村里的农田旱能浇、涝能排,确保粮食丰收。回乡60多年来,鲍守荣低调谦逊,平易近人,时刻以一名中共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居功自傲以功臣自居。

改革开放以来,鲍守荣尽心协助村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发挥一名老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生活会上,积极建言献策,提合理化建议,赢得全体党员干部尊重。针对前官庄村地处丘陵、西靠胶河、北临王吴水库宜农宜果的自然优势,他与村干部们带领村民大力发展林果业,带动村民致富,逐步发展起环抱村庄的千亩果园和经济林带。

微信图片_20220630172143

发挥余热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鲍守荣的英雄事迹通过媒体报道才渐为人知,引起人们的普遍崇敬,面对登门拜访的来客,他总是表现得非常随和。耄耋之年,身子骨依然硬朗,唯独有些耳背,他给自己定的铁规:每天只抽半包烟,鉴于量少关键是他峥嵘岁月里唯一“遗好”,老伴和子侄们也就都默许了他这点儿嗜好,有时孩子们还给他买烟带回来。

如今,前官庄村依托林水资源和地理优势,着力打造康养旅游基地,“老骥伏枥”的他,一如既往地大力支持新村和网格党组织的工作,发挥余热,为招商引资献计献策,矢志为家乡振兴再立新功。

因为有良好的家风家教,他的儿子在事业上小有所成,侄子多年前已是少将军衔,但这位务农在家的老兵却丝毫没有特殊的感觉。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一介平民,去年九十周岁大庆,也只是在家里摆了两桌简单的饭菜。面对亲戚,他说,“我能活到这年纪,还能吃上这上级送来的慰问蛋糕,知足啊!”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张劲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