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啃下“硬骨头”,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开工,解决城市交通多年“欠账”,激活低效片区开发
“沉睡”十年,这条路迎来“重生”
5月22日上午,青岛市重点市政设施暨张村河片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施工现场举行,意味着这段“沉睡”十余年的大桥工程,迎来了“重生”。
5月22日,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开工。刘栋摄
乘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东风,跨海大桥高架路冲破各种阻碍,得以继续延展,全长约1.6公里的二期工程西起海尔路立交预留段,一路向东,以立交形式与青银高速衔接,主线高架及地面辅路均为双向6车道。
“盼了十多年,终于等到它!”一位家住崂山区的市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从“孤悬”到“落地”,这段搁置十年的工程再度重启,彰显着这座城市着手解决历史发展“欠账”的决心,以及高标准高质量谋篇布局城市更新建设的信心。
一个区域的改变,有时就从一条路或一座桥开始——它能撑开城市空间发展的骨架,亦承载着片区蓄势蝶变的决心,它还能串联一路风景,带动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
时隔十余年,这条路将“由虚变实”
城市之变,始终伴随着交通之变。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青岛初步形成了以快速路和主干路为骨架、次干路及支路为补充的城市路网体系,但不可否认,也存在不少交通“堵点”和历史“欠账”。
2011年,全长约7.6公里的青岛跨海大桥高架路一期主桥建成通车,成为促进青岛市环湾区域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然而,这条城市要道却在崂山区玉龙路与海尔路交会处东侧位置戛然而止,几座未完成的高架桥已经“孤悬”了十余年,成为城市建设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是什么让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沉睡”了十多年?据了解,由于沿线涉及东韩、孙家下庄、张家下庄等社区以及多个区、街改制企业,需拆除的建筑面积多达9万余平方米,历史遗留问题较多,中小微企业及外来人口多,情况较为复杂。在此期间,相关部门也曾做过多次努力和尝试,但都没有取得重大进展。
可以说,正是这些交通“堵点”和“难点”的存在,不但容易加剧交通拥堵,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活力。在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等部门联合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与运行状态监测报告》中显示,青岛城市建成区的路网密度为5.4公里/平方公里,在全国36个主要城市中仅排名第27位。
由此可见,早日打通一批未贯通道路,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变化,迫在眉睫。这也是加紧实施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要意义所在。
有业内人士分析,青岛东岸城区是典型的“哑铃型”,三面环海,南北狭长,山体较多,城市组团距离较远且交通高度依赖跨区域贯通性道路,交通流量过度集中,需要高标准提高路网通行能力。此外,从交通连通角度看,青岛东岸、北岸、西岸城区之间的交通连通距离长,对全市的高、快速路网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障三个区域之间过海通道的容量和速度,也要保障三个城区内部的快速路网快速衔接,才能实现整个中心城区的快速高效联系。
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青银节点效果图。
肯下“硬功夫”,才能啃下“硬骨头”
作为三年攻坚行动的重点工程之一,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一直是民心所盼。为了加快推进工程落地,青岛市区两级密切协作、合力攻坚,建设手续高效推进,通过“告知承诺制”“容缺受理”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自项目立项到确定施工、监理单位仅用时61天,打造了全市市政行业建设手续办理的样板工程。
根据此前发布的规划方案批前公示显示,二期工程西起海尔路立交预留段,东至青银高速,主线自海尔路立交与一期工程预留段衔接,向东采用双向6车道高架跨过深圳路后,采用定向+环形立交与青银高速衔接,在深圳路东侧设置一对双车道接地匝道。同步实施青银高速拼宽及主线桥下双向6车道地面辅路。地面辅路西起玉龙路,东至青银高速现状桥洞,沿线主要相交路口均进行渠化展宽。
随着市政设施建设攻坚行动在青岛全面展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按照“超前谋划、适度超前、先急后缓”的思路,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着力推进“快速成网、节点立体、主干改善、次支贯通”为核心的“15515+N”工程。其中“1”为胶州湾第二隧道;第一个“5”为五条城市快速路;第二个“5”为五个主要立交节点;“15”为十五条主干道;“N”为存量未贯通道路。
眼下,杭鞍高架二期、唐河路-安顺路打通、海尔路-银川路立交等重点工程都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建设,年内将实现主线通车,与此同时,一批未贯通道路也正“由虚变实”,全市上下形成合力畅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记者了解到,除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外,劲松五路打通、浮山隧道等工程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
畅通一条路,激活一片城
交通“大动脉”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跨海大桥高架路二期工程的建设,对于张村河片区以及整座城市的发展意义何在?
之于整座城市,将进一步构建内畅外达的城市交通体系,拉大城市框架。在青岛市政院综合交通分院院长王召强看来,二期工程建成后,可以与一期工程共同打通高、快速通道,形成横贯市区中部的交通大动脉,实现胶州湾大桥和青银高速的无缝“衔接”,通过四流路、重庆路、黑龙江路、海尔路等立交桥及沿线上下匝道,最便捷高效地服务城市对外交通和区域之间快速交通联系。同时,二期工程建成后还将实现区域快速路成网,有效提升东岸城区快速路网效能,缓解海尔路、辽阳路沿线重要节点拥堵。
之于张村河片区,将加速片区内的要素流动,助力张村河两岸打造高品质城市片区。张村河片区是青岛市最大的“城中村”,今年借助三年攻坚行动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青岛市对张村河片区进行全域化、高起点、高标准的更新改造。二期工程除建设高架桥外,还同步实施桥下双向六车道地面辅路建设,将大幅度提升区域交通衔接能力,特别是为沿线的张村河片区的城市更新提供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此外还将结合工程建设,打造区域景观廊道,进一步释放和优化城市空间。
之于市民和企业,将有效提升通勤效率,使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待该工程建成通车后,能有效缓解海尔路、辽阳路沿线重要节点的拥堵,畅通市民的回家路。此外,通过发挥高、快速路衔接功能,有效提升通行效率,进而大大缩短市民、企业跨区通勤或办事的时间。
放眼长远,这条城市快速通道的畅达无阻,不仅能方便市民出行,更能带动新城的崛起、产业的聚集。随着城市交通骨架的逐渐拉大,区域间人才、资本等诸多要素将加速流动,城市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甚至对于整个城市空间格局,也将是一次全新的重塑。(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