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中的青岛国际邮轮港区。邢志峰摄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是青岛城市更新建设难得的新空间。把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放到“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这一总坐标来看,做好“港产城”深度联动、融合发展,势在必然。
回归原点,塑造未来。当下,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正按照“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窗口示范区”的标准,打造国际航运贸易金融创新中心承载区,崛起城市新地标。
“掘地三尺”向地下要发展空间
站在中联自由港湾高层向北俯瞰,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启动区“超级基坑”里挖掘机轰鸣作响,渣土车来回穿梭。在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启动区开发建设指挥部,按下项目沙盘升降键,地面缓缓升起,未来基坑内的布局立体直观地呈现在眼前——
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共4层,围绕地铁2号线站点外溢。其中,负一层规划为人行层,大巴停车场、出租车候车区和商业街;负二层为车行层,其他为停车层。港极路下方还规划建设地下隧道,贯通南北,打通了邮轮港区对外联系的交通瓶颈,分散交通集散压力。
“整个地下空间项目基坑土石方开挖共计135万立方米,由于地质条件不同,施工进度略有差异。”青岛环海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黄磊介绍,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103万立方米,约占总量的77%。其中,031地块预计今年6月具备建设地下室条件,其他两个地块将于8月份进入地下室建设工序。“为了确保工程进度,现在,我们每天有200余名工人坚守岗位,从早上6点工作到晚上10点。基坑开挖所需的工人相对较少,随着工程进入主体施工,工人数量将增至800-1000名。”
同时,地下商业街区的招商工作也进入了倒计时。“我们计划以新潮、创意、重组混搭试验场为主题,丰富品牌矩阵,汇聚当下最具活力的时尚和生活方式,力争年底实现地下空间项目主力店意向招商的30%。”青岛环海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资产运营部部长张嘉诚告诉记者,地下商业街将聚焦新中产主力客群,植入科技、美学、艺术、文化等元素,打造有趣丰盈的新空间。
据介绍,地下空间商业部分主要划分三大板块,其中寰球跨境贸易板块将借助国际贸易港口优势,汇集跨境贸易商品,开拓内外销渠道;美食长廊板块计划引进国内外多口味餐饮品牌,打造满足国内居民一站式环游世界,国外游客品尝地道家乡美食需求的全天候休闲胜地;商务智慧社区板块将以社群为目标、以商业为承载、以科技为链接,打造辐射周边白领、市民的多功能、小而美的文旅商相融合的商业创新空间。
持续放大航运、贸易、金融的“耦合效应”
“腾笼换金鸟”,这是百年港区更新启航的核心命题。作为青岛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的重点片区,邮轮港区启动区按照先招商、后改造的工作思路,已引入航运、贸易、金融、科创、文旅等高端产业要素。
在项目沙盘上可以看到,以地下空间为底座,五座高楼矗立,分别为山东港口大厦、山东港口健康管理中心、北方国际油气中心、中铁海洋金融中心、RCEP博览中心,均指向新航运、新贸易、新金融领域;1、2号码头则布局筒仓酒店、筒仓博物馆、餐饮集市,打造文化旅游综合体。
“目前,各单体楼座的招商落位形势可观。北方国际油气中心已累计实现原油、燃油、天然气贸易交易额35亿元,即将举办新品种上线仪式,预计今年各类品种交易额可过千亿元;中铁海洋金融中心已经落户中铁(山东)投资公司、山东人才集团海洋人才中心等。”青岛环海湾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向迅向记者展示了中铁海洋金融中心楼宇产业布局图,19层楼的产业落位规划明晰,部分楼层已经“名花有主”。
航运、贸易、金融的“耦合效应”已经显现。记者了解到,通过产业垂直整合、集群发展,2021年邮轮港区已实现产值700亿元,启动区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3000亿元,贡献税收逾30亿元。
启动区是整个项目的引爆点。按整体规划,港区划分为乐海坊、探海坊、尚海坊、通海坊、居海坊五大片区,规划建筑面积540万平方米,新增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目前,启动区——乐海坊规划有重点项目14个,其中已建成项目2个、在建项目3个,其他9个项目将陆续完成用地出让并启动建设,计划于2025年8月全面建成交付。记者了解到,今年探海坊、尚海坊片区更新建设也将全面启动,目前,正在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与此同时,航运、贸易、金融的“耦合效应”也将不断放大。按照规划,至2025年,港区将基本形成要素齐全、特色鲜明、数字绿色、人文时尚的世界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国际航运贸易创新港、高品质滨海休闲活力区;至2035年,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将成为新一轮开放新窗口和产业新高地,建成面向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合作网络枢纽。
先行先试、创新探索
多维度的先行先试、创新探索,对于港区建设来说,已不是新鲜事。
作为我市第一个以地下空间开发为核心的TOD开发项目,邮轮港区地下整体开发打破了传统用地红线边界,创新实现了地下空间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统一运营。
“四个统一”缩减了项目审批流程,降低了项目建设成本。“每向下一层,开挖成本加倍,统一开发后,整个项目可为地上项目整体节省30%以上的开发成本。”侯向迅介绍,除此之外,地下空间的集约化利用也将增强,“以中铁海洋金融中心项目为例,建筑面积9.8万平方米,按照项目用地面积计算必须下挖7层才能实现与之相对应的人防和车位配套,地下空间贯通后,共享即可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2021年7月,在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推进会上,青岛国际邮轮绿色港区被选取为青岛绿色城市建设的五个试点片区之一,“绿色港区”成为青岛国际邮轮港区的亮眼标签。
“我们在负二、负三层设置储水量达1.4万立方米的蓄能池,加装海水源热泵机组,利用靠近海洋、取排水便捷的优势,采用以海水源热泵和水蓄能为主,废热收集为补充,电制冷和工业余热为保障的‘多能互补、智慧供能’建设方案。”据侯向迅介绍,能源岛项目是我市清洁能源综合供能领域的示范项目,近期已完成施工图设计,预计6月份开工,历时1年完工,总投资约1.67亿元,供能面积54.8万平方米,能够满足启动区新增建筑的用冷、用热需求,并预留启动区既有建筑后期接入能源岛的条件。
侯向迅给记者算了两笔账。经济账:各用能主体如单独采取传统制冷方式,需占用较大的室内、室外空间用以安装相关设备,而采用能源岛集中供能,仅需原用地面积的八分之一即可,节省下的空间经济效益巨大;海水源热泵的能效比高于传统制冷设备,如果避开白天用电高峰期,利用夜间谷电进行蓄能,在优化电网配置的同时也能降低运营成本。环保账: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标煤消耗8323吨、二氧化碳排放22472吨、二氧化硫排放71吨、氮氧化物排放62吨。
“目前,碳排放达峰是全球热词,下一步,我们将深入碳交易市场‘掘金’,提高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侯向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