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度市旧店镇大洪埠村退伍老兵许增福:生态绿茶飘香致富路

来源: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22-05-15 17:37  

10年前,平度市旧店镇大洪埠村退伍老兵许增福,看到村里的土地种植效益较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萌生种植茶叶的念头。说干就干,他从外地引进茶叶品种,经过10年的生态化管理,种植的头茬生态茶卖出上千元的高价,效益非常可观。“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是真的富。”下一步,许增福打算扩大规模,对于爱好种茶的村民,他也乐意免费传授种植技术,带动周边村民跟着致富。

微信图片_20220515170852

退伍老兵成功引种茶树

记者来到大洪埠村许增福的茶园看到, 一片片绿油油的茶树都栽植在岭地上,10多名女工正在忙着采茶,空气中能闻出淡淡的清香。“我们这里山好水好,种植的茶叶都是原生态,口感非常好。”63岁的许增福告诉记者,大洪埠村与两目山和麒麟山相隔不远,紧邻大洪埠水库,因昼夜温差大,水质清澈甘甜,且远离工业,茶叶的天然物质含量比较高,茶叶品质非常好,获得十里八乡饮茶者的一致好评。从5月8日开始,他采摘头茬茶叶,虽然价格高达上千元,早在半个月前就被老客户预定。

微信图片_20220515170900

“10多年前,青岛的一家公司在两目山种植茶园,我帮着管理茶园,渐渐掌握了种茶、炒茶的技术。”许增福告诉记者,1978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在驻北京某部服役,曾因表现突出荣获三等功一次。1983年复员后,从事多个行业。2018年至2020年,在村里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萌生种茶的念头,也是为村民探索一条增收致富之路。在征得家人同意后,到日照引进茶树,种植6亩多的茶树。第一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种植的茶树死伤大半,但他没有气馁,第二年及时补种茶树。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些茶树长势喜人,茶树已经长有七八十厘米高。

微信图片_20220515170906

每亩茶园收入2万余元

“有好原料才能做出好茶,我茶园的茶叶从采摘到炒制都是全手工,做出的茶不仅耐冲泡,而且茶香浓郁。”许增福说,要出好茶,必须用好当地水土,自然形成的环境不容复制,因此他的茶叶从生长到加工成成品,完全是生态种植模式。普通茶叶冲泡两三次索然无味,是茶叶中内含的营养物质积累太少的缘故,他种植的茶叶冲泡后汤色明亮,杯中银毫上下翻飞,品饮时齿颊留香。

微信图片_20220515170917

“茶树的田间管理、采茶还好说,雇些工人都能解决,手工炒茶是最苦、最累的活,有时要忙活到深夜。”许增福说,制茶过程中,经过摊凉、杀青、揉芽、烘干和提香等工序后,所以茶叶品种特别好。他炒制的碧螺春绿茶一叶一芽,备受当地茶客的青睐,每斤价格在200元到上千元之间。五斤鲜茶成炒一斤干茶,现在每亩茶园年产茶叶150斤左右,除去人工、管理和水电费等费用,每亩纯收入至少2万余元。

微信图片_20220515170912

愿意传技术带村民致富

“今年的茶叶产量将还可以,效益也不错,比种植普通农作物高出很多倍,下步我打算扩大种植规模。”许增福说,他的6亩茶园年产量达到了八九百斤,不用出村就能收入十多万元。有了这么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目前已经成功注册了“大洪埠”商标,下步他打算扩大茶园种植规模,成立合作社,引种更好的茶叶品种,让更多的人喝上他种植的生态茶叶。另外,对于打算种植茶叶致富的村民,他愿意免费传授茶树种植技术,让更多的村民走上致富路。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旧店镇把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举措,结合当地实际,做优做强乡村产业。目前,已建设万汇蝴蝶兰产业园、高端矮砧苹果示范园、东店子现代农民创业园等一系列特色产业项目,有效实现辖区内群众“家门口”就业。下一步,旧店镇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环境等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壮大特色产业规模,丰富农村发展业态,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特色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实现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王新超 张德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