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科考“国之重器”“蓝海101”号在青岛通过验收

    更新时间:2021-09-26 14:15  

月23-25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在青岛和上海召开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工作会议。在经历了两年多的海上科考之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蓝海101”号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蓝海201”号科考船通过竣工验收。

( 上图为“蓝海101”号)

9a504fc2d56285352852c954f0d05acfa6ef63d9

( 上图为“蓝海201”号)

这两艘科考船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海洋渔业科考船。它们的竣工验收,标志着我国再添海洋渔业科学研究“国之重器”,我国三大海区均拥有了千吨级以上专业的海洋渔业调查船,形成了更加完整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

一型两船,支撑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保护

“蓝海101”号和“蓝海201”号科考船,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按一型两船设计,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建造,总投资4.58亿元,2014年6月立项批复,2017年9月开工建设,2019年6月交付使用,如今,再次一同竣工验收。

两艘3000吨级科考船满载排水量3289吨,总长84.5米、型宽15米、型深8米、吃水5米、续航力10000海里、最大航速15节、全船定员60人。这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具有全球航行能力(除两极冰区以外)的两艘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技术水平和调查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项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该项目的竣工验收标志着“蓝海101”号和“蓝海201”号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项目圆满完成。

验收会上介绍,自2019年6月交付以来,两艘科考船重点开展了海洋渔业资源养护与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远洋渔业新资源开发、捕捞技术与装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研究。先后完成了2019-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渤黄海共享航次”、“鳗鲡保护国家行动计划——2019年度鳗鲡亲体增殖放流活动”、“2020-2021年度东海渔业资源调查”以及“中韩联合渔业资源调查”、 “黄海越冬场调查”、“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态修复项目”等调查任务。截至目前,已执行航次23个,在支撑黄渤海、东海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中,“蓝海101” 号已经入列国家科考船队,承担的黄渤海共享航次率先实现了全学科研究,形成了黄渤海科学考察特色,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享航次专家组认定的共享航次的样板。“蓝海101”号完成的7个国家基金委共享航次,支撑了14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搭载科研人员212人次,调查天数100余天,获取样品累计超过10万份、各类数据达40GB,为开展国家近海环境监测与修复提供了科技支撑,推进了黄渤海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耕海探洋,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更加完整

海洋渔业科考船是体现一个国家海洋渔业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船的配备曾一度滞后于形势发展,特别是在远洋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以及远洋渔场探捕能力等方面相对落后。正是在这种形势逼迫下,“蓝海101”和“蓝海201”号的建设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黄海所副所长辛福言介绍,在“蓝海101”和“蓝海201”号之前,我国大型渔业调查船主要是“北斗”号和“南锋”号。1500吨级“北斗”号由挪威建造并赠送给中国政府,于1984年抵达青岛港,由黄海所管理使用;2000吨级“南锋”号是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自行建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性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科学调查船,于2010年建成交付,由南海所管理使用。而随着3000吨级 “蓝海101”和“蓝海201”号竣工验收,我国黄海、东海、南海三大海区皆拥有了千吨级以上专业的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船,进一步提升我国对深远海的渔业科考能力。

与先进的调查船一同进步的,还有调查设备的大幅度提升。目前,两艘科考船配备了声学评估系统、无线拖网监测系统和浮游生物分水层拖网等世界一流渔业资源科学调查设备和国际先进甲板机械操控系统,构建了国际先进的渔业资源调查、渔业环境生物生态调查、海洋理化分析、声像评估与遥感等4大科学调查系统,能高效完成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综合调查,助力我国的海洋渔业科学研究从近海延伸到深蓝。

海洋渔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食物安全保障、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崔国辉表示,两艘科考船的交付使用,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资源科学研究的新起点,与已入列的“北斗”号、“南锋”号、中渔科系列(近海渔业调查船)渔业资源调查船相互补充,形成了完整的海洋渔业资源调查船体系,使之具备在近岸、近海、外海及远洋等全面开展渔业资源科研考察的能力,成为未来10年内我国开展海洋渔业科学调查的主力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相关新闻】我国渔业航母“蓝海101”号前年首航! 2019-07-27 23:55

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首航执行国家基金委渤黄海共享航次调查

2019年7月25日,黄海水产研究所3000吨级海洋渔业综合科学调查船“蓝海101”号(以下简称“‘蓝海101’号调查船”)首航从青岛出发,赴渤黄海海域执行国家基金委渤黄海共享航次调查。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赵法箴等参加了首航活动。

金显仕所长致欢迎词,他指出,“蓝海101”号调查船是我国海洋渔业科考船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农村部迄今投资最多、吨位最大、设施最先进的海洋渔业科学调查船,是我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国之重器”,也是“农业现代化标志性工程”之一;“蓝海101”号入列后,黄海水产研究所已具备在近岸、近海、外海及远洋等全面开展渔业资源科研考察的能力;希望“蓝海101”号以此次首航为契机,按照项目任务要求安全到达既定海域开展调查,不断增强适应各类科研调查任务的能力,确保船舶安全有序运行,为我国海洋渔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小虎委托,东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高建芳代表他讲话。她表示,“蓝海101”号调查船技术水平和调查能力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是我国开展综合性渔业资源环境调查评估、大洋渔业资源探查、走向蓝海的国之利器;希望黄海水产研究所以此次首航执行国家基金委渤黄海共享航次调查为契机,充分利用“蓝海101”号调查船的先进功能,做好远洋及公海的渔业科研工作,为促进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我国由渔业大国向渔业强国的转变发挥重大作用。

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副局长傅道军讲话。他表示,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在发展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人才、政策优势;“蓝海101”号调查船7月3日抵青入列,标志着我国海洋渔业综合调查能力已跻身世界前列,青岛拥有的3000吨级以上科考船已达10艘;黄海水产研究所是我国著名的海洋渔业科研机构,是渔业科技领域的一支生力军,人才济济,成果累累,希望“蓝海101”号入列后,黄海水产研究所不忘初心、再接再厉,以更加优异的成绩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航次首席科学家、黄海水产研究所单秀娟研究员及“蓝海101”号调查船船长禹昊分别做表态发言,表示科研工作者和船务工作者将通力协作、互帮互助,培养建立“出海一家人”的团队氛围,组成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队伍,获取丰富详实的第一手科研资料“满载而归”,为我国海洋渔业事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大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根据“蓝海101”号调查船交付使用后的航次计划,7月25日首航执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渤黄海共享航次(NORC2019-01),在渤黄海海域为提出搭载需求的6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提供海洋多学科综合考察。航次每个航段预计用时15天,将以认识渤黄海海域海洋环境变化为目标,主要开展海洋水文和气象、海洋化学、海洋生态和海洋地质的现场观测及海洋生物现场培养实验,采集该水域的大气、海水、沉积物和生物样品及相关环境参数,为揭示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背景下渤黄海海域环境变化的过程和机理提供科学依据。

信息来源中国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责任编辑:胡乐兵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