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位于青岛董家口港核心区的泊里镇先后与20余家高端人力资源企业“结亲”,通过教育培训,先后为几十家企业提供内部部门及替代岗位、生产线外包3000余人,让昔日手拿锄头的农民变成月月领取工资的“金蓝领”。
今年45岁的徐孝飞是西海岸新区泊里镇东庄村人,如今是青岛万冠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叉车工。作为一名“失地”农民,能有这样一份工作,他很满意。徐孝飞说:“以前我们是地道的农民,港口开发征收了我们的土地,征走之后感觉很迷茫,干啥呢?啥都不行,以前就是老农民。”
其实和老徐一样遇到难题的当地农民很多。虽然泊里镇企业多,用工需求量大,但企业需求非常精细,只有掌握一定技术的人员才能被收纳,很多知识水平不高,没有实际本领的农民就会排斥在外。对此,泊里镇加强与大型企业的交流合作,针对企业需求,在上岗前举办“订单式”培训,为企业减轻了培养成本,让农民工一进厂就能上岗。
“镇上组织技能培训,我就学习了叉车。如果进了工厂,月收入能达到五六千元钱,比以前提高很多。”徐孝飞说道。
据悉,今年1-8月份,泊里镇举办各类专业培训活动30余次,让5000多人掌握了电器维修、叉车、电焊等专业知识,为企业推送就业人数2300余人,让1800余名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同时,泊里镇还积极利用新区人社局研发的“智找活”微信小程序,有效连接起灵活就业求职人员和用人单位用工需求。居民王泽红就利用这个小程序在镇里找到了的一份满意的工作。王泽红说:“上网找害怕不安全被骗,政府推荐的这个小程序很好用,里面的工种也比较多,我找这个操作工,离家近,工资待遇各方面都很好,感谢政府给我们这个平台。”
据了解,“智找活”线上程序自试点运行以来,发布职位信息3176条,收集求职数据1600多条,经过双方沟通,达成就业意向839单,成为企业用工服务和农民工求职需求的“中转站”。
(通讯员:韩瑞胜 176639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