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话题 > 正文

工业互联网小帧探第三季④|如何培养智能制造人才?这个“教育专家”有一手

在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新赛道上,青岛的智能制造业正加速向前,而与之匹配的专业人才需求也日益旺盛。如何培养适应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需求的人才?在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青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莱茵科斯特”),或许能找到答案。该公司推出基于数字双生技术的人工智能示范场景项目,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工业互联网人才,承担生产工厂与教育基地双重功能,致力于搭建一个产教融合的桥梁。《工业互联网小帧探》第六期将走近这位“智能制造领域的教育服务专家”。

产教融合,打造智能制造实训基地

“一方面,我们用智能仿真及数字双生技术指导企业生产,降本增效的同时,为智能制造赋能。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其应用于培训领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生产场景中。”莱茵科斯特中国区常务副总经理、青岛平台总经理胡成满介绍,公司专注于中德智能制造领域产业技术与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着力于构建智能制造领域人才教育培训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ABB工业机器人、AGV车、机电一体化实训设备……在单体面积达12000平方米智能制造技术数字化教学工厂里,从工业1.0到工业4.0的产线一应俱全,配有各类设备800余台套,既拥有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生产线研发制造能力,同时也具有德国的质量控制体系与产品标准。

“教学工厂既有真实业务的生产场景,同时把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拆解成12个知识方向,分设在不同教室进行针对性教学。”胡成满说,公司为学员提供一个集生产制造、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主打“双元制”模式

“双元制”是源自德国的职业培训模式,指“学校”与“企业”双元合作共建,在德国有着完整的培养体系。莱茵科斯特完整地吸纳了德国“双元制”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中国的现实需求情况重新编译。在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将所有技术拆解成能够服务于社会具体应用场景,建立了一条可以复制传播的体系,通过建立的“双跨中心(跨企业、跨学校)”,向企业与高校输出可复制的标准模式。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不应该只由学校来完成,完整的链条式培养是由学校、公共技术实训平台、企业共同完成的。”胡成满告诉记者,莱茵科斯特还会为企业“定制”人才,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把企业的技术融入到教学阶段,确保工人毕业即可上岗,无缝衔接。

搭建桥梁,输出高品质复合型人才

自2017年落户青岛青岛中德生态园以来,莱茵科斯特以“双元制”教育培训模式为蓝本,以生产工厂+教育基地的双重功能复合型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培养能用、适用、好用、顶用的复合型人才为导向,搭建中德两国企业之间前沿技术与教育体系的桥梁、企业和学校之间人才培养的桥梁。

“除了完成自身的生产任务与培训任务,我们更是技术交流平台。”胡成满说,莱茵科斯特广泛与德国各种科研机构、知名企业开展技术框架合作,在自己工厂应用的同时,也要将这种人工智能数字化场景,赋能到区域经济发展中,实现技术输出、标准输出、人才输出。(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刘琴 视频/李竹音 尹亚炜)

1627979113887

相关链接

直击一线,看懂青岛工业互联网故事

在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支持与指导下,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聚合报网端微优势资源,组建摄制团,联合推出轻量级原创视频栏目《工业互联网小帧探》。

该栏目探访一线标杆企业,力求守正创新,围绕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中心工作,借鉴社交短视频的新锐语态,构建工业互联网领域通俗易懂的视频版“100秒百科词典”,以期帮助更多市民、专业受众了解新场景、新模式、新应用,为更多企业在打造新动能、开辟新路径、拓展新边界方面提供一点借鉴与启示。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责任编辑:刘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