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上午,由青岛市人民政府主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承办的第一届中国(青岛)“绿色城市”高端研讨会在府新大厦举办,市人民政府王振东副秘书长出席并致辞。
会议邀请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二级巡视员李晓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副主任梁俊强、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付林等专家围绕绿色城市及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进行了深入研讨,对推动我市绿色城市试点工作更高质量开展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行动具有重要意义。省内外30余个兄弟省市领导、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区域和项目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大会。
绿色城市建设,本质上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变革。要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必然要建立起一套逻辑清晰、行之有效、精准系统的绿色发展体系。如何更好地开展绿色建设发展工作,更好发挥绿色金融保障支撑作用,打造我国城市绿色建设发展样板,探索市场化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本次研讨会的重要议题。会议邀请到城市规划建设、绿色建筑、绿色金融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政商代表,共同探讨绿色城市建设发展理念、方法、内容以及路径,以期为我国未来城市建设转型发展做出贡献。
绿色城市发展,绝不是简单地建几个公园,修几条路,而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和城市发展理念,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保障。2020年12月青岛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城市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顶格推进试点,启动仅半年多时间,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政策支持,抑或是项目载体,青岛的试点工作已经破题起势、初显成效。把“绿色城市”试点工作顶格推进,围绕绿色金融、绿色生态、绿色建造、绿色生活四大领域,着力建机制夯基础、谋长远求实效。
在体制机制方面,青岛坚持把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顶格推进,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各区市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针对试点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部门职责交叉的实际,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建立大城市更新、大城市管理两大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切实做到日常管理模块化、工作运行扁平化,实现统筹联动一股劲、工作推进“一盘棋”。
今年年初,青岛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青岛构建“绿色城市”的路径也随之清晰——将试点工作细化为4大类27项具体任务,内化为城市长期行为和自觉追求。与此同时,出台今年的试点行动计划,制订年度30项具体工作目标,每项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可以说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坚”。
有了顶层设计,也就意味着青岛拥有了一部绿色城市构建的“基本法”。“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在执行落实层面,青岛也有了明晰的路径——把握“片区、平台、项目”三大关键,着力构建一个点面结合、协同联动的推进格局。首先确定了5个试点片区,重点在环胶州湾核心区域布局上合示范区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验区、青岛国际邮轮绿色港区试点、西海岸新区零碳先行区、中德生态园零碳园区、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目前各片区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其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等平台,提升试点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最后紧抓项目载体,培育一批以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零碳社区为代表的绿色城市建设标杆项目,推动产学研资深度融合、落地转化。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正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针对此,青岛与金融机构、企业主体合作“牵手”,打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多模式支持的“组合拳”。今年,青岛先后开出全国首张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单、“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发放全省首笔1000万元“碳中和”贷款和首笔5亿元“碳中和”债券。截至一季度末,全市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732.5亿元。
今年以来,青岛系统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取暖改造等重点工作,全面启动城区“煤改气”清洁取暖建设,开工建设城市天然气管网176公里、加氢站3座,工业余热和清洁能源供热能力220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城区全部达到清洁取暖要求。
据悉,目前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已实现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今年新增星级绿色建筑标识129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26.8万平方米,全市已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6339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接近4000万平方米。(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李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