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结硕果,一跃而过15年!青岛68中学生姜升一创造跳高新纪录

来源:掌上青岛/青网    更新时间:2021-05-12 20:24  

在近日结束的2021年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青岛68中高三学生姜升一在男子跳高比赛中跳出2.1米的成绩,让尘封15年的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跳高纪录“长”了1厘米。

姜升一打破跳高纪录如此令人惊喜,这和我市中学生运动会纪录难破有很大关系。据了解,“躺在”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上的纪录有的已有30多年。比如1990年创下的三级跳纪录至今无人打破,1987年女子跳远运动会6.05米的纪录已保持了34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训练场地不足和学生参与度减少等有一定的关系。

刷新尘封15年跳高纪录

图片

据悉,本届运动会分为8个组别,包括普通高中男、女组、职高(职专)男、女组、初中男、女组、体校男、女组,共有来自青岛各个区市的58个单位的近1300名运动员参赛。令人惊喜的是,青岛68中的姜升一在跳高比赛中跳出了2.1米的好成绩,打破了2.09米的全市中学生跳高纪录。此前,这个纪录已经保持了15年。

得益于“体教融合”模式

记者采访获悉,正是青岛市近年来大力推行“体教融合”模式,让姜升一作为普高生在竞技体育方面受益匪浅,这也是他能够打破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跳高纪录的重要原因。2019年出台的《青岛市体育局、青岛市教育局关于深化体教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2020年青岛市体育局与青岛市教育局共同出台的《关于体育教练员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对于破解岛城中小学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不足的难题很有帮助。

据了解,姜升一的父亲曾是一名跳高运动员,受父亲影响,姜升一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练习跳高。2015年暑假他通过青岛市体校的试训后,师从郑启教练开始接受跳高专业训练。与很多体校学生不同的是,姜升一从上初中开始就选择了“走训”模式。

此番参加2021年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之前,姜升一在测试赛中跳出过2.1米的成绩,因此他对打破2.09米的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跳高纪录很有信心。5月6日,姜升一轻松跃过了2.1米的高度,刷新了尘封15年的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跳高纪录。

郑启作为青岛市体校跳高教练,一直对“走训”的姜升一给予了悉心调教。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青岛体校采取了封校措施,为了解决姜升一无法到市体校训练的难题,郑启就到弟子就读的青岛68中现场施教,从而让他在疫情下保持了良好的竞技状态,这为一年之后姜升一打破尘封15年的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男子跳高纪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话 

天赋条件再好   不努力也是零

姜升一作为一位普高生,是如何在竞技体育方面成为新纪录的创造者的?为此观海新闻记者专访了这名跳高小将,听他讲述自己的“跳高之旅”。

记者:与足球、篮球相比,跳高这样的田径项目还是挺枯燥的,你是怎么喜欢上跳高的?

姜升一:我父亲年轻时曾是一名跳高运动员,在他的影响下,我对体育尤其是跳高充满了憧憬和期待。小学四年级时,我开始接触跳高,刚开始就是带着玩的心情去练习,但是父亲告诉我,“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做好。”之后,我在父亲的指导下开始了“跳高之旅”。

记者:接受专业训练后,你到市体校“走训”至今6年时间,是什么原因让你坚持下来的?

姜升一:2015年小学毕业,我通过了市体校的选拔,开始接受跳高专业训练,郑启教练将我带进真正的跳高世界。进入初中后,我没有放弃体育,一直坚持学习和体育并举,尽量不让学习落下的同时,也保证体育训练的进行。初中3年是我觉得最累的时候,早上去学校上课,在学校吃完午饭后回家换衣服再去市体校训练。因为学校离市体校比较远,中途我需要换乘公交车,车程也得一个小时左右。

记者:有想过自己会打破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尘封15年的跳高纪录吗?

姜升一:受疫情影响一直没有系统的训练,在2020年的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只跳出2.05米的成绩,当时我对自己这个成绩并不满意。后来我回到了市体校跟随教练重新开始了系统训练。在2020年年底终于跳过了2.1米的高度,这坚定了我打破市运会纪录的信心,最终我如愿以偿。有人可能会觉得我能打破纪录是因为天赋好、条件好,但我想说的是,即使天赋条件再好,不努力也是零。

揭秘 

田径纪录缘何难破?

据了解,“躺在”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上的纪录有的已有30多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训练场地不足和学生参与度减少有一定关系,而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之前不允许青岛体校的专业运动员参赛也是原因之一。

调查发现,一些中学生田径项目纪录是之前的专业运动员创造的,如今很难打破。今年,青岛市体校首次组队参加青岛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这支代表了青岛学生圈里体育最高水平的队伍之前因为隶属体育局管理,并没有参加该项赛事,因而也未能为打破纪录做出贡献。此次运动会上打破纪录的学生姜升一平时就是在体校参加训练的。

此外,近年来田径项目受冷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和不少高中在招收体育特长生时给田径项目的名额“稀缺”有很大关系,毕竟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初衷是增强体质,然而在现行学校硬件条件配置以及考试指挥棒等软件条件影响下,更多的学生会选择成为招生人数众多的足球后备人才。校园体育中“铁杆”田径人口的减少,使得中学生运动会纪录难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依然存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