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5日讯“脂肪肝”大家都不陌生,稍微肥胖的人B超有时会提示脂肪肝。但对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知道的人并不多,它是一个产科凶险性疾病,虽然发病率极低,但死亡率极高。日前,胶州产妇邱悦(化名)突发“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让她瞬间陷入危险境地,最终经过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医护人员的全力救治,母婴二人得以脱险。
“就是这么一个极其罕见的疾病,在那个周日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科室。”产科医生杨慧丽接诊了这名患者。据杨慧丽医回忆,她生按常规给她做了一系列检查,做好入院待产的准备。中午快下班时,邱悦拿着化验结果找她看,发现血凝全部指标都异常,她立即觉得此患者病情不一般,赶紧收住院进行详细检查,并再次复查血凝常规等项目。
住院后,细心的值班医师牟莎莎追问邱悦病史,得知最近一周出现食欲减退等症状,查体发现患者皮肤黏膜黄染,巩膜黄染,立即请示听班上一级医师崔风云主任、刘春花副主任。听了牟医师大体汇报,二人怀疑邱悦患的症状应为罕见的“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赶紧安排医务人员进行肝肾功、血糖、肝胆B超等检查,同时监护胎心,建立静脉通道,备血等。结合病史、查体、辅助检查等,进一步确定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诊断。“病情凶险,死亡率极高,患者胎心监护无反应型,宫口未开,短期内不能顺产,需要紧急剖宫产终止妊娠救治母儿。”值班医生赶紧向邱悦及家属交代病情。
“当时患者复查血凝纤维蛋白原仅为0.44,血小板也开始下降,手术的风险较大,可能出现出血不止,甚至子宫切除等的情况。我们一面紧急联系血库告知抢救孕产妇,需要输注冷沉淀,新鲜冰冻血浆等,而且一定要在手术开始前备好送至手术室。”崔风云主任说。而此时,产妇的丈夫还在外地没有赶来,只好让产妇父母签署了授权委托书。从患者住院到手术开始,医护人员仅用了1个小时的时间。
麻醉、血液制品、产安办、抢救人员都到位,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开始手术。手术进行得很顺利,成功剖腹产接生一男婴,哭声响亮。但手术中患者血液出现不凝的情况,医护人员进行了双侧子宫动脉结扎术,并使用强效宫缩剂。考虑邱悦年轻,且为第一胎,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行子宫切除术。经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血液制品的输注,手术的仔细止血等,最终患者没有切除子宫,放置腹腔引流,1个小时后手术顺利结束。
据医护人员介绍,对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患者来说,剖宫产终止妊娠只是第一步,术后的对症、支持治疗等更是重头戏,包括术后生命体征的检测,保肝,降酶,抗感染,酸碱平衡,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的恢复。产科在消化内科,ICU,心内科,血液科等多学科保驾护航下,产妇经历了肝酶分离,胆红素,胆汁酸持续升高难以下降,血小板不断下降,甚至一度发生急性左心衰的情况。术后2周后,这么产妇恢复良好,各项检查指标接近正常,顺利出院。出院时,邱悦和家属带着锦旗表达谢意,崔主任代表科室给邱悦送去鲜花,祝她早日康复。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 记者 马丙政 通讯员 赵勇